五時說法.png

本文參錄上淨下界法師《大乘妙法蓮華經》講記

學佛修行在學什麼修什麼?

解決〝生死問題〞之後再解決〝成佛問題〞

生死就是,我們得一個果報,不管是男眾還是女眾的果報,這個果報叫做業報身;這個業報身開始活動的時候,它會產生內憂外患。因為外有業力所招感的老病死的痛苦的刺激,內有我們無始劫來的顛倒妄想,所以這個業力跟妄想交互作用,就使令我們整個生命非常不安穩,就像這個房子起火燃燒了。

解決生死問題,佛陀的重點在於“安穩”這兩個字,就開出了三乘的教法。安穩,佛陀其實是兩個方向:一個是用空性讓我們安穩,一個是用功德讓我們安穩。如果你本身屬於出離心比較強的,那你就修空性,先求自我保護;有些人他過去生菩提心、大悲心重,他可以直接用修功德來安穩。

總而言之,面對整個三界的生死問題,在追求安穩時是多元化的,因為每一個人在生命的經驗當中所累積的妄想是不一樣的,各打各的妄想。我們想追求功德:有些人追求佈施的功德,有些人追求持戒的功德,有些人追求忍辱的功德。到底你是以什麼功德為住讓你安穩,那就是各有各的根機。所以,在權法的施設,叫做方便有多門。

權法解決生死問題以後,第二個就是成佛的問題了。成佛的根本問題就是,你要找到我們生命的最初的來源:你從什麼地方來?我們在沒有輪回之前,到底什麼是我們的本來面目?這個是成佛的正因。

這個地方你沒找到,你就沒辦法成佛了,這是菩提的正因。所以,權法重視的是一種外修,追求法的力量來攝受安穩。實法的重點在內觀,內觀真如;透過內觀真如,我們可以安住清淨心,發起菩提願這就是成佛的正因,清淨心、菩提願這兩個。

權法是一種事修,實法偏重的是理觀。不過我們一個凡夫,可能要把修學比例多分地放在權法,就是事修這一塊,因為生死問題對我們是比較急迫的。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明。

阿難禮佛.jpg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婆羅門師。這個婆羅門很資深,在他的僧團當中也算是一個教授師。這個婆羅門師參加了一次他們自己團體的喜慶活動,一高興酒就喝多了。

喝多以後,到了黃昏的時候,他經過佛陀的精舍,突然間他就大叫:我要出家!我要出家!這麼一叫,僧團就知道了,大家就報告佛陀說,外面有一個婆羅門,說他要出家。

佛陀說,你趕快把他帶進來。帶進來以後,就叫舍利弗尊者把他剃度了。剃完度以後,這個婆羅門就跟大眾做一些禪修,就在僧團住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起來,酒醒了,一想,我是一個婆羅門,怎麼跑到這裡來?就舍戒還俗回去了。

回去的時候,弟子們就問佛陀說:佛陀!您老人家明明知道他是外道種性,您怎麼叫他剃度出家呢?佛陀說,我用佛眼觀這個人,他過去生無量劫來跟三寶都沒有結緣(這很可怕,生生世世都是做外道),好不容易今天喝醉酒以後生起了善念要出家,機不可失!

佛陀在權法的施設當中,不一定要圓滿。權法它可以輾轉增盛。佛陀今天可以要你做一個小小的善法:他可以要你看看佛像,佛陀可以創造一個名號讓你來執持,這個權法是只要能夠讓你成就善根、趨向安穩、趨向解脫,這個都是方便的法門。

我們看得出來,權法是佛陀的特色。這個權法的施設,佛陀是最圓滿的。

我們在修行當中要知道,第一個,每個人有他個人化的修學。你喜歡拜佛,那你就好好拜佛;他喜歡打坐,他的根性從打坐得安穩,他就多打坐。所以權法,諸位,沒有標準答案。

你喜歡佈施你就佈施,你喜歡持戒你就持戒,重點是你是不是得到安穩。你不安穩,那這個法就不適合你了。所以權法沒有比較性,你修你的,他修他的。

但是,一個人入實法就沒有差別性了,不可能說你內觀的真如跟他內觀真如是不一樣,沒有這回事情,真理只有一個。所以我們講,方便可以有多門,但是回歸到一念心性的時候,那是無差別相的,“歸元無二路”。所以,我們在修行當中,權實這兩個方法的掌控是很重要的。

如何知道一個人適不適合修大乘佛法?

一個人適不適合修大乘佛法,兩個指標:
第一個是中道智慧,看事情是不是能夠不偏空、不著有,非空非有,一種平衡的中道思想。

第二個就是他的胸量,他有沒有那種菩提心的胸量。

愚癡就是無明,就是這個人有所得心、執著心很重。一個愚癡的人,你要丟到人天法去,他就執著有相的善業;你要丟到二乘法,他就對空性執著。這個人的心就像強力膠一樣,他看到什麼就執著什麼。佛法講的愚癡是這個意思。

狹劣就是你這個人只想顧自己,把自己保護起來,缺乏大悲、利他的胸量。

我們知道,一個愚癡狹劣的胸量狹小的人,他觀佛法界觀不來。所以怎麼樣呢?你先觀眾生法界,你觀身、受、心、法裡面,不淨、苦、無常、無我。觀不了佛法界,就觀眾生法界。眾生法界就是一個“鄙事”,比較粗鄙的一個業報身。那你好好觀察你業報身,既然你觀不了佛的功德,就觀業報身吧。

修行要能夠產生強大的力量,就是你要用功德的念想來激發你的願力

在古德注解當中,聲聞法要成就五根跟五力,信、進、念、定、慧,你要不斷地給自己激勵,尤其是從信到精進這一塊是最難,“相信容易精進難”,就像我們念佛一樣,“專注容易相續難”。你可以念佛,但是你要能夠產生一種強有力的正念的佛號,就不容易了。我們舉一個例子:

在唐朝,《淨土聖賢錄》上有一個叫僧藏法師。這個法師出家以後,在僧團他只做兩件事:白天為僧勞役,就是為大眾師服務,打掃清潔、倒垃圾、挑水等等;晚上就靜坐念佛。

所以白天修福,晚上念佛,就做兩件事。到臨命終的時候,這個人不簡單,他的福業先起現行。《淨土聖賢錄》上說,六欲天次第來迎,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六欲宮殿一個一個出現。

第一個出現,他心不動;第二個更好的,他又不動;到最後,他化自在天,他完全如如不動。他對人天的快樂完全沒有任何的好樂!然後彌陀才現前,最後正念往生。

《淨土聖賢錄》的作者就讚歎這個僧藏法師說,臨終是何等的散亂,六欲天的快樂是何等的殊勝,竟然能夠正念分明!這個地方表示什麼意思呢?諸位!他心中不是只有佛號。他一定有額外的價值在引導佛號,他有一種往生的願力

我們淨土宗最怕的就是什麼?你念佛念到心中只剩下佛號,這個最可怕!你佛號前面沒有一種往生的願望,就是說,你這個人佛號前面沒有淨土的功德。那你這樣子,你不是修淨土宗,你只是在念佛。

在有為諸法,所有的事情前面都有代價的。你為什麼修四念處?你說,我不知道。那麼你這個四念處修不起來。四念處是前面有一個涅槃寂靜的功德在引導你。

所以,修行要能夠產生強大的力量,就是你要用功德的念想來激發你的願力。你要能夠用功德讓自己精進。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登極樂國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達仁筆記 的頭像
    達仁筆記

    達仁筆記

    達仁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