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文鈔嘉言錄 (書二十、二四三、二四五、一十七)
圓濤法師譯
原文:
天下事皆有因緣。其事之成與否,皆其因緣所使,雖有令成令壞之人,其實際之權力,乃在我之前因,而不在彼之現緣也。明乎此,則樂天知命,不怨不尤。素位而行,無入而不自得矣。(書二十)
培德,當常看感應篇,陰騭文。善則隨分隨力而行,惡則如怨如讎而去。袁了凡行功過格,乃認真體察,絲毫不容放過。故命本不壽而壽,無大功名而大功名,無子而有子。(書二四三)
凡發科發甲,皆其祖父有大陰德。若無陰德,以人力而發,必有大禍在後,不如不發之為愈也。歷觀古今來大聖大賢之生,皆其祖父積德所致。大富大貴亦然。其子孫生於富貴,只知享福造業,忘其祖父一番栽培。從茲喪祖德以蕩祖業,任其貧賤。此舉世富貴人之通病。能世守先德,永久勿替者,唯蘇州範家,為古今第一。自宋文正公以來,直至清末,八百餘年,家風不墜,科甲相繼。可謂世德書香之家。而長州彭家,自清初以來,科甲冠天下。其家狀元,有四五人,有同胞三鼎甲者。而世奉佛法,雖狀元宰相,猶日誦感應篇,陰騭文,以為誠意正心,致君澤民之鑒。彼狂生謂此等書,乃老齋公老齋婆之所從事者。非但不知聖賢之所以為聖賢,並不知人之所以為人。生為走肉行屍,死與草木同腐。而且惡業難消,永沈惡道。彼囂囂然自命為博雅通人,致令後世並天地父母之名字亦不得聞者,何可勝數。(書二四五)
且勿謂吾家素寒,不能廣積陰德,大行方便。須知身口意三業皆惡,即莫大之惡。倘三業皆善,即莫大之善。至如愚人不信因果,不信罪福報應,侃侃鑿鑿,依安士全書等所說,為其演說。令其始則漸信因果,繼則深信佛法,終則往生西方,了生脫死。一人如是,功德尚無量無邊,何況多人。然須躬行無玷,方可感化同人。自己妻女,能信受奉行,別人自能相觀而善矣。豈在資財多乎哉。(書一十七)
白話文:
天下的事都有因緣。事情成功與否,都是由因緣來決定。雖然有使之成功或失敗的操縱人,但其實真正的根本權力,還是在於自己的前因,而不在於現前的緣分上。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該樂天知命,不怨天尤人。安守本分,盡職盡責,便無需鑽營投入則自然成就自己的願望。
要想培育德行,就應當常看《感應篇》、《陰騭文》。書中提到善法就隨分隨力去實行,惡法則如面對冤仇一樣去除。袁了凡實行《功過格》,認真體察自己的言行和心念,絲毫不容放過點滴惡業。所以他的命本不長壽而長壽,沒有大功名而有大功名,沒有兒子而有了兒子。
凡是科舉有功名的人,都是他們的祖上有大陰德。如果沒有陰德,靠不正當手段而發達,必有大禍在後面,還不如沒有功名為好啊。
縱觀歷史上那些大聖大賢的人出生,都是他們的祖輩父輩積德所致。大富大貴的人也是一樣。
他們的子孫生在富貴家中,只知道享福造惡業,忘了祖輩父輩對他們的一番栽培。從此以後喪失祖上的德行,敗壞祖上家業,放任自己漸漸貧賤下去。這是整個世間富貴人的通病。
能夠世代守住先祖的德行,沒有更替的家庭,只有蘇州的范家,為古今第一家。
自從宋朝范文正公以來,直至清朝末期,八百餘年來,家風不墜,科舉出身的子孫不斷。可以說世德書香之家。而常州彭家自清初以來,科舉考取功名的人數天下第一。
他們家中狀元的有四五人,有同胞兄弟三人殿試同時中狀元、榜眼、探花。而他們家世世代代奉行佛法,雖然高中狀元官至宰相,依然每天誦《感應篇》、《陰騭文》,當做自己誠意正心、輔佐國君,施恩惠於民的一面鏡子。
那些狂妄的書生說這類的書是老齋公、老齋婆所讀的,不但不知道聖賢人怎麼成為聖賢,連人都不知道怎麼為人。
這種人活著的時候如同行屍走肉,死了以後象草木一樣腐爛掉。而且他的惡業難以消除,永遠沉淪在三途惡道。
那些大放厥詞自認為是學識淵博,品行端正,通達法門的人,後世連天地父母的名字聽不到,這種人多得哪裡數得清!
不要說我家一向貧寒,不能夠廣積陰德,大行方便。必須知道身口意三業都惡,就是最大的惡。
倘若身口意三業都善,就是最大的善。倘若愚昧的人不相信因果,不相信罪福報應。你依然要從容明確、理直氣壯地依照《安士全書》裡面所說的教義,為他演說。令他開始漸漸相信因果,進而深信佛法,最終往生西方,了生脫死。
能教化一個人如此,功德尚且無量無邊,何況教化很多人。
然而必須自行實踐,言行沒有瑕疵,方才可以感化身邊的人。自己的妻女能夠信受奉行,別人自然能夠互相觀察學習而向善了。
行善哪裡在於擁有多少錢財呢?
************************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登極樂國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