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文鈔嘉言錄 (書一六O、書一六五)
圓濤法師譯
原文:
修行淨土,有決定不疑之理。何必要問他人之效驗。縱舉世之人,皆無效驗,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誠言可憑故。若問他人效驗,便是信佛言未極,而以人言為定。便是偷心,便不濟事。英烈漢子,斷不至捨佛言而取信人言。自己中心無主,專欲以效驗人言為前途導師,可不哀哉。(書一六十)
白話文:
修行淨土法門,要有決定不懷疑的心理,何必去問別人有沒有效果?縱然全世界的人都沒有驗效,也不要生一念疑心,因為有佛祖摯誠的教言可以依憑。
假如去問別人有沒有效果,就是對佛的言論信得還不夠徹底,而要用人言來定論,這就是偷心,這是不能成事的。
忠烈之人絕對不至於捨信佛言而去相信人言。自己心中沒有主張,為效驗佛語的真偽,專門去聽人說的話,而將人的話作為自己的前途導師,那不是悲哀嗎?
原文:
眾生習氣。各有所偏。愚者偏於庸劣,智者偏於高上。若愚者安愚,不雜用心,專修淨業,即生定獲往生,所謂其愚不可及也。若智者不以其智自恃,猶然從事於仗佛慈力,求生淨土一門,是之謂大智。倘恃己見解,藐視淨土。將見從劫至劫,沈淪惡道,欲再追隨此日之愚夫,而了不可得。彼深通性相宗教者,吾誠愛之慕之,而不敢依從。何也,以短綆不能汲深,小楮不能包大,故也。非曰一切人皆須效我所為。若與我同卑劣,又欲學大通家之行為。直欲妙悟自心,掀翻教海,吾恐大通家不能成,反為愚夫愚婦老實念佛往生西方者所憐憫。豈非弄巧翻成大拙,騰空反墜深淵乎哉。一言以蔽之,曰自審其機而已矣。(書一六五)
白話文:
眾生的習氣各有所偏重,愚者偏於平庸低劣,智者偏于趾高氣揚。
假如愚者安守愚鈍,不雜亂地用心,專精修持淨業,這一生一定能往生,所謂他的愚鈍反而成就了他,是別人比不上的。
如果智者不以他的智慧自以為是,仍然從事於仗佛慈力、求生淨土一門,這就是大智慧了。假如依仗自己的見解,藐視淨土,就會從劫至劫沉淪惡道,打算再去追上今天的愚夫,都是不可能的了。
那些深通性相宗教的人,我確實非常喜愛他們,也很仰慕他們,但是不敢依從他們。為什麼呢?這是因為打水的短繩子不能從深井裡提水,小紙片不能包大東西的緣故啊。
並不是說一切人都應該效仿我的所作所為,假如有和我一樣卑劣的人,又想去學習大通家的行為,打算妙悟自心,掀翻教海,恐怕他大通家做不成,反倒會被那些老實念佛,往生西方的愚夫愚婦所憐憫。那不是弄巧翻成大拙,騰空反墜深淵嗎?一句話概括:看看自己的根器如何吧!
************************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登極樂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