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文鈔嘉言錄 (書二九、書二三一、書二三二)
圓濤法師譯
原文:
其於對治自心之煩惱習氣,置之不講,則由有外行,內功全荒。反因之生我慢,自以功利為德,則所損多矣。譬如吃飯,須有菜蔬佐助。亦如身體,必用衣冠莊嚴。何於長途修行了生死之道,但欲一門深入,而盡廢餘門也。一門深入盡廢餘門,唯打七時方可。平時若非菩薩再來,斷未有不成懈慢之弊者。以凡夫之心,常則生厭故也。天之生物,必須晴雨調停,寒暑更代,方能得其生成造化之實際。使常雨常晴,常寒常暑。則普天之下,了無一物矣。況吾儕心如猿猴,不以種種法對治,而欲彼安於一處,不妄奔馳者,甚難甚難。人當自諒其力,不可偏執一法,亦不可漫無統緒。(書二九)
白話文:
如果於對治自心的煩惱習氣,置之不理,那麼外在的行持和內心的功夫就會全部荒廢。反而因此而生起我慢心,自認為功名利祿為德能,那麼所損失的就會更多了。
比如吃飯,必須有蔬菜佐助。也比如身體,必須用衣冠莊嚴。那麼對於長途修行的了生死之道,打算一門深入,是不是就要廢棄其他全部的法門呢?
一門深入,盡廢餘門,只有打佛七的時候才可以。平時,若不是菩薩再來,絕對沒有不成懈怠散慢的,因為凡夫的心,時間一長就會生厭。
天生萬物,必須晴雨調停,寒暑更代,才能孕育出勃勃生機的大自然。假使常雨常晴、常寒常暑,那麼普天之下,就不會有一個生物了。何況我們的妄心像猿猴一樣,如果不用種種法門對治,而希望它安住在一處,不胡思亂想,很難很難。
人應當自己瞭解自己的力量,不可偏執一法,也不可沒有一點兒頭緒。
原文:
向外馳求,不知返照回光。如是學佛,殊難得其實益。孟子曰,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巳矣。汝學佛而不知息心念佛,於儒教尚未實遵,況佛教乃真實息心之法乎。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行佈施,乃至萬行。心經照見五蘊皆空。皆示人即境識心之妙法也。若一向專欲博覽,非無利益。奈業障未消,未得其益,先受其病矣。(書二三一)
白話文:
心向外馳求,不知迴光返照。這樣學佛,很難得到佛法的實際利益。孟子說:“學問的宗旨沒有別的,就是把丟失的本心找回來。”
你學佛卻不知道息心念佛,於儒教尚且沒有實際遵行,何況對於真實息心之法的佛教呢?
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金剛經》所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行佈施,乃至六度萬行。《心經》說講的照見五蘊皆空。都是指人的活動離不開境識心三者結合的妙法啊。
如果你一向專欲博覽,並不是沒有一點利益。奈何你業障未消,還沒有得到利益,卻先受到傷害了。
原文:
作事時,不能念茲在茲者。以未到一心不亂境界,則心無二用,難免間隔。茍能常存覺照,亦無所礙。(書二三二)
白話文:
做事情的時候,心不能專注。因為不到一心不亂的境界,那麼心很難不二用,難免間斷隔離。假如能常存覺照,也沒有什麼大的障礙。
************************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登極樂國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