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書論,就是唐代書法大家、楷法極則的創作者——歐陽詢總結出來的《書法結字三十六法》。據說,唐代大書家歐陽詢曾留下真書字型結構法三十六條,被記載於戈守智所纂著的《漢溪書法通解》中。

歐陽詢.jpg

【歐陽詢像】

歐陽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南梁征南大將軍歐陽頠之孫,南陳左衛將軍歐陽紇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西元557年)出生於衡州(今湖南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 歐陽詢與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並稱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 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於初學者,號為"歐體"。 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對書法有其獨到的見解,有書法論著《八訣》、《傳授訣》、《用筆論》、《三十六法》。所寫《化度寺邑禪師舍利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 》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


 

8、相讓

【原文】字之左右,或多或少,須彼此相讓,方為盡善。如""旁、""旁、""諸字,須左邊平直,然後右邊可作字,否則妨礙不便。如""字,以中央""字上畫短,讓兩""出;如""字,其中近下,讓兩""出;如""""""字,兩旁俱上狹下闊,亦當相讓;如""""字,""在左者,宜近上,""""字,""在右者宜近下,使不防礙,然後為佳,此類嚴也。

【說明】

左右結構的漢字,筆劃多少不一,書寫的視乎應當使左右彼此相讓,才能將字寫好。如""旁、""旁、""旁,這些處於左半部分的偏旁字應當先寫得平正,右半部分才好佈置。如果左邊的偏旁寫得歪斜不正,右半部分就無法下筆了。如"[上無四]"字,處於中間的""字點下邊的第一個橫畫應當短一點,為兩邊的""讓出空間。如""字,中間的""字要靠下一點,給兩邊的""讓出空間。如""""""字,左右兩半部分都是上窄下寬,在佈局的時候也應當注意筆劃之間的相讓。如""""字,""在左邊,應當靠上一點。如""""字,""在右邊,應當靠下一點。這樣左右兩部分互不妨礙,看上去均衡平穩,類似的字很多。

8相讓1.jpg

8相讓5.jpg

8相讓3.jpg

8相讓4.jpg

相讓之意為避讓,故又稱"避讓"。相讓與避就很容易混淆,避就多指筆劃的變化,而相讓多指字的不同部件的變化。

避讓來自儒思想,互相忍讓講風格,互尊互助字健康。就如同兩個人相處,如果都是剛性的,那很容易一山不容二虎,紛爭不斷,而要一柔一剛,則能和諧發展。人在一起就要講風格,相互協調有利於你我。

在考慮漢字點畫的分佈時,避開密的地方,趨向空梳的地方,避開險峻的地方,趨向平易的地方,避開遠的地方,趨向近的地方,目的是使點畫之間相互相映,彼此均衡得宜。

除獨體字以外,漢字都是由多個部件組成的。這些部件單獨寫,都有常規的姿態。但是,組合在一起,如果還保持原來的姿態,就會相互擁擠,或者疏密不均勻。怎麼辦呢?就要改變部件原來的形態或構造,多通過筆劃的改變來實現,使得多個部件放在一起,相得益彰。

8相讓6.jpg

8相讓7.jpg

8相讓10.jpg

"避險就易"最難理解了!這裡的""與歐的"險絕"是不同的,過密、過於支棱、導致整個字不平穩、呆板等等不好的現象,都是挺危險的,是要避免的。同樣,如果有的筆劃遠了,就會導致支棱,導致整個字不平穩,也是要避免的

8相讓8.jpg

8相讓9.jpg


 

9、補空

【原文】如""""字,作點須對左邊實處,不可與""""、諸"",字同。如"""'"'"",之類,欲其四滿方正也,如《醴泉銘》""字是也。

【說明】

戈守智《漢溪書法通解》說:補空,補其空處,使與完處相同,而得四滿方正也。又疏勢不補,惟密勢補之。疏勢不補者。謂其勢本疏而不整。如""字之空右。""字之空左。豈可以點撇補方。密勢補之者,如智永千字文書聇字,以左畫補右。歐因之以書聖字。法帖中此類甚多,所以完其神理,而調勻其八邊也。又如""字謂之空一,謂二畫之下,須空出一畫地位,而後置第三畫也。""字謂之豁二,謂一畫之下,須空出兩畫地位,而後置二畫也。""字謂之隔三,謂了字中勾,須空三畫地位,而後置下四點也。右軍云"實處就法,虛處藏神”,故又不得以勻排為補空。(按:此段說出虛實相生的妙理,補空要注意“虛處藏神”。)

9補空8.jpg

9補空9.jpg

補空不是取消虛處,而正是留出空處,而又在空處輕輕著筆,反而顯示出虛處,因而氣韻流動,空中傳神,這是中國藝術創造裡一條重要的原理。貫通在許多其它藝術裡面。

有些字的筆劃不多,容易留下空當,因此,在書寫的時候要注意補空。如""""字,右上方的點在書寫的時候要比較靠近左邊的實處,而不能與""""、諸"'右上方的點相同。又如"""'"'"'等字,在書寫的時候要注意四邊撐滿,充實而方正,就如《醴泉銘》中的""字。

9補空5.jpg

9補空6.jpg

9補空7.jpg

有空就補謂補空。有些字的結構中容易留下空當,導致比重不協調。這時,就要注意將筆劃安排到實處,將方塊填滿,充實而方正。

補空,補其空處,使與完處相同,而得四滿方正也。又疏勢不補,惟密勢補之。疏勢不補者。謂其勢本疏而不整。如""字之空右。""字之空左。豈可以點撇補方。密勢補之者,如智永千字文書聇字,以左畫補右。歐因之以書聖字。法帖中此類甚多,所以完其神理,而調勻其八邊也。

9補空1.jpg

9補空2.jpg

補空有時候也體現在用粗筆劃,讓空處份量重點,不至於輕飄,如""的口非常粗。有的也通過筆劃的長短、位置分佈來使得字的四邊撐滿,充實而方正,如""

9補空3.jpg

9補空4.jpg


 

**************************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登極樂國

******************************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達仁筆記 的頭像
    達仁筆記

    達仁筆記

    達仁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