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經》第88篇:釋迦牟尼佛最初破無明證法身的全記錄
本文參錄上淨下界法師《大乘妙法蓮華經》講記
常不輕菩薩,他是釋迦牟尼佛過去一個因地的示現。為什麼叫常不輕菩薩呢?這個常就是恆常相續,他修恭敬法門不是一次兩次,他一生中不斷恆常相續的修恭敬法,叫做常。
那麼他經常修什麼呢?修不輕法。有兩個重點:第一個內懷不輕之解,第二個外敬不輕之境。不輕法門,從內觀真如的智慧,隨順尊重自己的真如佛性所生起的,所以內懷不輕之解是指的他內觀的智慧。第二個,他把這種內觀的智慧推已及人,外敬不輕之境,對他人的真如佛性也隨喜恭敬,所以他等於是修平等恭敬,尊重自己的真如佛性,也尊重別人的真如佛性。
也就是說,常不輕菩薩呢,他自己內觀真如知道自己有佛性,尊重自己的佛性,也知道一切眾生雖然一天天打妄想,也有佛性,所以未來皆當作佛,他常作如是的內觀跟外敬,所以恆順眾生,平等恭敬一切眾生,故名常不輕,這就是他的名稱的由來。
釋迦佛最初破無明證法身的全記錄
爾時,佛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汝今當知!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持法華經者,若有惡口、罵詈、誹謗,獲大罪報,如前所說。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說,眼耳鼻舌身意清淨。
釋迦牟尼佛講完了初品因功德、初品果功德的理論以後,佛陀親自告訴得大勢菩薩一件事情:汝今當知!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你能夠透過一念隨喜,再加上受持《法華經》,如果有人用惡口來譏邪你、粗口罵詈你、乃至於到處誹謗你,獲大罪報。
這個誹謗受持《法華經》的人,他最大的問題就是轉輾相續於三惡道中,墮落到地獄以後,業力沒完,變成惡鬼,變成畜生,再變成人,卑賊貧窮,要把業報全部受完,這個果報是非常的重大。
如果你現在誹謗《法華經》,等於把諸法無生的思想毀滅了,那就沒有人可以成佛,大家只知道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沒有人可以成佛,那沒有人示現成佛,這世間上就沒有人出來說法,就沒有三寶,那全世界只有阿羅漢跟辟支佛,所以,誹謗《法華經》就等於直接誹謗佛法僧三寶,這個問題嚴重性在這裡。
得大勢!乃往古昔,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劫名離衰,國名大成。其威音王佛,於彼世中,為天、人、阿修羅說法。為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為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為諸菩薩,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應六波羅蜜法,究竟佛慧。
這個地方講常不輕菩薩的時代背景。在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是有一尊佛出世,叫威音王如來。威音王指的是兩個情況:第一個指他外在的音聲,他說法的音聲,特別的明亮悅耳,有攝受力;第二個指他內在的功德,具足大威得力、大神通、大智慧,叫威音王。
劫名離衰,這尊佛出現的時候,是一個欣盛的太平之世,沒有惡法跟種種的衰相,非常美好的世界。依報的國土叫大成,國中眾生所做的善法皆得成就,大家彼此鼓勵、讚歎、修學善法。威音王佛在大成國中,為天人、阿修羅、六道眾生說法。為求聲聞者,出離心比較強的人,鈍根的人,說四諦法,苦、集、滅、道,來了生脫死,成就我空的涅槃;為求辟支佛者,就是有出離心,但是利根人,直接講十二因緣法,講到無明緣行乃至生老病死,流轉門,也講到無明滅,生老病死滅,講到還滅門。為發菩提心的人講六度法門,講到為實施權,講到三乘法;臨滅度前,再用中道一心三觀的實相,把三乘會歸到一佛乘,趨向菩提。
得大勢!是威音王佛,壽四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劫;正法住世劫數,如一閻浮提微塵,像法住世劫數,如四天下微塵。其佛饒益眾生已,然後滅度。
佛陀就招呼了得大勢菩薩,威音王如來的壽命有多久呢?四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劫,壽命非常久遠,是一個清淨的國土。正法住世的劫數,有四分閻浮提的微塵數,就是南閻浮提等於是四分之一個小世界的微塵數,那麼像法住世的劫數是四天下,就是一整個小世界,所以像法往世是正法住世的四倍。
正法像法末法,正法是什麼,主要是聖道,成就聖道的多,理觀的智慧強。像法呢?戒定成就,持戒修定,屬於事修的善根。到了末法就修福成就了,修福結緣。
當時的常不輕菩薩,他用特殊的方法來弘揚《法華經》,當時的背景有三個重點,第一個國土清淨。第二個,壽命久遠。這是大福德,壽者福之基也。第三個,法運昌盛。正法、像法時間特別長,表示這些人善根深厚,這麼一個美好的世界。
正法像法滅盡之後,於此國土,復有佛出,亦號威音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如是次第有二萬億佛,皆同一號。
第一尊威音王佛,經過正法、像法,乃至於末法滅盡後,在這個國土當中,復有佛出。一個世界不能有兩尊佛,一定是正法、像法、末法滅盡以後,另外一尊佛出來。第二尊、第三尊,乃至於第兩萬億的應身佛,皆同一號。
在因地的時候,這兩萬億佛,同一個願望,同一個修持,所以招感了同樣的國土,但是眷屬能改變。只跟第一尊威音王如來有緣的眾生,他滅度以後沒有多久你也滅度了;第二尊威音王如來出來的時候,又招感他自己相應的眷屬。這個大成國土,經歷了兩萬億佛,都是國土清淨,壽命久遠,法運昌盛。
最初威音王如來,既已滅度,正法滅後,於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勢力。爾時,有一菩薩比丘,名常不輕。
整個《常不輕菩薩品》有兩個主要人物,一個是增上慢人,一個是常不輕菩薩。第一尊的威音王如來滅度以後,正法滅度就宣告聖道的功德已經羸弱,取而代之進入像法時代,像法時代就是戒定成就。
在像法時代當時的環境,增上慢比丘有大勢力,這僧團修學小乘法,而持戒修定稍有成就,得少為足的這些比丘,他們的因緣弘化廣泛,信眾甚多,掌握整個佛法的話語權,就是大勢力。
這個時代,有一個菩薩比丘名常不輕,他是釋迦牟尼佛過去的一個前身,他當時示現的階位就是一念隨喜,就是五品觀行位的初品,初品的初心。常不輕菩薩是一個教化者,那被教化者是增上慢人。
蕅益大師說,這個增上慢人有三個特點:
第一個,秉受權法修學。這個權法主要指的是小乘法,二乘的聲聞法。
第二個,微有所得,不知位次。他也是很精進,在事修上包括持戒、修定,但是他沒有如法地學習教法,所以他誤認四禪為四果。此等即是無聞比丘之流,他不知道修學次第,就把自己的禪定當成果證。
第三個,妄生滿足之想。把禪定當果證以後,認為自己已經所作皆辦,就不思進取。這種人有什麼問題呢?由法執而生高慢,而且思想偏差,很難教化。
如果你是一張白紙,是一個愚癡的眾生,那頂多就是愚癡、零分。但是,如果你學佛法產生偏差、產生法執,那叫邪見。邪見對正法是有排斥性的,這種人很難教化了。所以,寧可去教化一張白紙、整天放逸的眾生,也很難去教化一個學佛產生思想偏差的增上慢人,連佛陀都覺得你們退席是正確的,你們聽《法華經》不但沒有好處,沒准還誹謗,所以退亦佳矣。
得大勢!以何因緣,名常不輕?是比丘凡有所見,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禮拜讚歎,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而是比丘不專讀誦經典,但行禮拜,乃至遠見四眾,亦複故往禮拜讚歎,而作是言: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這位菩薩是什麼因緣,而名為常不輕菩薩呢?凡有所見,他見到什麼人,比方說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這些四眾弟子,就會做兩件事:
第一個,身業禮拜、口業讚歎。他說,我內心是深深的恭敬汝等,不敢有任何的輕慢,你們雖然修小乘法,修四諦十二因緣,但是從前面的跡門的開權顯實來說,三乘就是一佛乘,所以你們都是成佛之道,我應該恭敬一切的法門。
第二個,當得作佛。對於人,我也恭敬。雖然你一天到晚打妄想,又帶有邪見,但是把這個撥開來,其實你內在的真如本性是沒有喪失的,所以我恭敬你這個人。
這個常不輕菩薩,除了禮拜、讚歎,還不專讀誦經典。他不只是讀誦經典,兼行六度品到正行六度。在佛堂,他就讀誦《法華經》,離開佛堂,就修禮拜讚歎。
他為什麼要禮拜、讚歎呢?蕅益大師說,他就是把法華妙義,強毒增上慢人,令成圓頓種性。我們作一個說明:增上慢人最大的問題在哪裡?就是法執。法本來是沒有錯的,因為他修四諦十二因緣,他一定要有持戒修定作基礎,所以持戒修定是個過程,但是在過程當中停住,咬住禪定他不走了,把禪定當成果證。本來法門是要讓你安樂解脫的,結果你把它搞成毒藥了。
常不輕菩薩要的是增上慢人當下那一念迴光返照,就是讓你從譭謗、嗔恚當中,迴光返照,令成圓頓妙種,乃至一念相應。真如本性的善根,是不可破壞的。你本具的東西,一旦啟動是停不下來的把他的法執逼出來,那麼令成圓頓妙種。他是這麼一個做法。
四眾之中,有生嗔恚,心不淨者,惡口罵詈言:是無智比丘,從何所來?自言我不輕汝,而與我等授記,當得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虛妄授記。
如此經歷多年,常被罵詈,不生嗔恚,常作是言:汝當作佛。說是語時,眾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擲之,避走遠住,猶高聲唱言: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以其常作是語故,增上慢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號之為常不輕。
他所面對的增上慢四眾弟子當中,有些人可以接受,開始從法執因緣中走出來。但是,有些人法執特別重,容易生高慢,就會產生瞋心,就開始出口罵詈。但是,常不輕菩薩如此經歷多年的恭敬,來自於一念隨喜,他是從真如的角度去看一切法、看一切人,所以不需要回報,因為真如是離相的。
有些人起瞋心,就用木杖去打他,用瓦石去丟他,常不輕菩薩當下遠避,就在遠處站著,仍然高聲地唱言,我不敢輕視汝等,汝等皆當作佛。因為他經常作這樣的語言,所以被稱為常不輕菩薩。
只要聽過《法華經》,你表示大乘善根不退。所以釋迦牟尼佛先以欲鉤牽,再令入佛智,你反正有大乘善根,你跑不掉的。但這個常不輕菩薩面對的,是一群沒有大乘善根的人。一個沒有大乘善根的人有一個特色,他修什麼東西他特別執著,那個相狀特別明顯。他持佈施的時候,佈施的相狀明顯;持戒的時候,持戒相也特別明顯,其實他法空的智慧很淡薄。沒有大乘善根,只能用刺激的方式了。
是比丘臨欲終時,於虛空中,具聞威音王佛,先所說法華經二十千萬億偈,悉能受持,即得如上眼根清淨,耳鼻舌身意根清淨。得是六根清淨已,更增壽命二百萬億那由他歲,廣為人說是法華經。
這一段說的是常不輕菩薩的現報,常不輕菩薩他不斷地修平等恭敬心,禮拜讚歎四眾弟子,常不輕菩薩生長在像法時代,所以威音王佛理論上是滅度了,但因為弘揚《法華經》的關係,他在臨終的時候,威音王佛在虛空中,為他現身說《法華經》二十千萬億偈的內容。他聽了以後,都能夠受持不忘。
這個常不輕菩薩也不可思議,得到了眼根清淨,乃至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淨了。他從一念隨喜不斷的讀誦、不斷的禮拜讚歎,修平等恭敬心,到臨終的時候又遇到威音王佛講《法華經》,就成就六根清淨,增長壽命,又從臨命終回到正常的生命,多活了二百萬億那由他歲。
常不輕菩薩又得到壽命以後,先用神通力、樂說辯才力跟大善寂力,使令增上慢人先懺悔。你過去譭謗《法華經》,一定要先懺悔,然後常不輕菩薩再為他們說《法華經》,令其信解。
于時增上慢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輕賤是人為作不輕名者,見其得大神通力、樂說辯力、大善寂力,聞其所說,皆信伏隨從。
當時的增上慢四眾弟子,包括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這些曾經輕賤常不輕菩薩的人,看到常不輕菩薩又活過來了,還產生大神通力、樂說辯才力跟大善寂力。
大神通力是他的身業的功德,樂說辯才力是口業的功德,大善寂力是意業的功德,這三種功德都是從六根清淨產生的。這些人就開始向他懺悔,常不輕菩薩為他們說《法華經》,聽完以後開始產生信解,產生順從。
是菩薩復化千萬億眾,令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命終之後,得值二千億佛,皆號日月燈明,於其法中,說是法華經。
常不輕菩薩增長壽命以後,又教化了千萬億眾,就不完全只是增上慢比丘、比丘尼了,還有其他人,使他們安住在無上菩提,產生《法華經》的內觀的思想。《法華經》強調的是內觀,所以它強調一切法無生,就是真正的功德是你能念的心,你要去開顯內在的自性清淨心,那是最大的力量。
整個佛力、法力、心力,三力當中,真正的力量是你心靈的力量,佛力跟法力只是一個助緣。諸法無生唯心所現,你能夠知道諸法無生,就安住無上菩提,這種善根是大乘善成就,不退轉。命終之後,自己得值二千億諸佛,皆號日月燈明,於其法中說《法華經》。常不輕菩薩來生的因緣,就是能夠值遇二千億佛。而且在這個佛法當中,他繼續說《法華經》,這跟佛結緣,也跟法結緣。
果報的特點來自于得值諸佛,這個很重要。我們一般沒有學《法華經》的人,跟佛陀的距離是很遙遠的,就是你跟佛陀的關係,你找不到交集。就是當你選擇流浪在外的時候,你想想看你跟佛陀有什麼交集呢?你追求是法力不可思議,你就算憶佛念佛,你也是心外求法。我們跟佛陀唯一的交集就是一念心性,從果報上是找不到交集的。
以是因緣,復值二千億佛,同號雲自在燈王,于此諸佛法中,受持讀誦,為諸四眾說此經典故,得是常眼清淨,耳鼻舌身意諸根清淨,於四眾中說法,心無所畏。
常不輕菩薩從一念的隨喜,修平等恭敬心,然後當生成就六根清淨,後面就值遇二千億諸佛,後來又值遇二千億諸佛,也同號雲自在燈王佛。他一方面受持讀誦《法華經》,一方面為人解說,耳鼻舌身意諸根清淨,這個功德是六根清淨,最終成就常眼清淨,破無明證法身,真正意義的成佛了。成佛後他繼續為四眾說法,而心無所畏。
得大勢!是常不輕菩薩摩訶薩,供養如是若干諸佛,恭敬尊重讚歎,種諸善根,於後復值千萬億佛,亦于諸佛法中,說是經典,功德成就,當得作佛。
他成就法身以後,又供養了千萬億佛,對十方諸佛恭敬尊重讚歎,一方面種諸善根,一方面又復值千萬億佛,在諸佛法中積功累德。從成就法身以後,等於從般若道進入方便道,開始發菩提心,廣修六度、成熟眾生、莊嚴淨土,最後福慧圓滿,真正成就究竟圓滿的佛陀。
所以,依止的真理是很重要的。依止的道理是錯的,你如果懈怠還好,但是你越精進越糟糕。因為一開始是虛妄,是攀緣心,是心外求法,你越是精進思想偏差越厲害了。
得大勢!于意云何?爾時常不輕菩薩,豈異人乎?則我身是!若我於宿世,不受持讀誦此經,為他人說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於先佛所受持讀誦此經,為人說故,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當時的常不輕菩薩到底是誰呢?就是我釋迦牟尼佛的前身,我過去在果後行因,行菩薩道的時候的情況。那麼我在過去世當中,如果不能受持讀誦《法華經》,乃至於用《法華經》的妙義去為人演說,我就不能快速地成就六根清淨位,成就法身,乃至於成就無上菩提。
所以我於先佛所,他經歷了三個佛:一個威音王佛,一個日月燈明佛,第三個雲自在燈王佛。經歷這三尊佛陀以後,都是在諸佛當中受持、讀誦、為人解說《法華經》,所以快速成就佛道。
成佛之道的關鍵步驟
這個成就佛道我們再複習一下:成佛第一個關鍵,成就法身,就是先成就離相的清淨心,把心中所攀緣的,過去所留下的各種影像,包括邪惡的影像,包括善良的影像,全部把它掃出去。那麼把影像掃出去以後,就叫做恢復本來面目。就是成就本門佛,成就清淨心,這是非常關鍵。成就法身以後進入般若道,那你後面路就好走了。
第二個關鍵,果後行因,從般若道進入方便道的時候,你又可能會變成一個凡夫,你也可能變成畜牲道,你的重點就是開始廣結善緣了。你可能跟你過去生有緣的,可能是你的子女、朋友、眷屬,你陪他成長,陪他再走一次,把你過去因地走的路,從凡夫的一念隨喜到法身,陪他再走一次。佛為法王,于法自在。然而你的弟子會走得很辛苦,你從旁邊鼓勵,我過去就是這樣走過來的。果後示現,果後行因,你從法身回到凡夫世界,再帶著眾生走,走了多次以後,就跟很多人結緣,接著就可以變成應化身。
第三個關鍵,示現成佛為實施權。變成應化身,就可以成熟眾生,莊嚴淨土,可以在某一個世界示現成佛。過去多生多劫,你帶他們走的那些眷屬,善根成熟,都投生到你的地方,等他們善根成熟,就開始為實施權,講三乘法,他們成就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最後講《法華經》,開始發菩提心,成就初地、二地、三地、四地到十地。
成佛之道最關鍵的就是達到成佛的第一個標準,叫做清淨法身,就是把你的心先離相清淨,你後面的路就很好走,第一次是你自己走,後面你能帶著別人走,是這麼一個情況。
輕錢罵詈譭謗《法華經》的後果
得大勢!彼時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以瞋恚意,輕賤我故,二百億劫常不值佛、不聞法、不見僧,千劫于阿鼻地獄受大苦惱。畢是罪已,復遇常不輕菩薩,教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當時,常不輕菩薩所教化的四眾弟子當中,有些法執特別堅固,高慢心也特別重的,以瞋恚心來輕賤、罵詈常不輕菩薩的,這些人,有很少數人在二百億劫當中,常不值佛、不聞法、不見僧。
譭謗《法華經》等於是斷三寶的種子,因為《法華經》是唯一一個能夠成佛的方法,只有內觀真如,沒有其它的方法。把這個法門一謗,佛種斷了,那麼這世間上就只有阿羅漢,沒有佛陀了。
跟三寶結下惡緣,不見佛、不聞法、不見僧,乃至於千劫當中於無間地獄受大苦惱,等到所有的罪受盡,才又遇到常不輕菩薩教化,成就無上菩提。
第二個,強熏妙法,成圓頓種。第三個值遇菩薩,蒙佛教化。
墮落受苦有三種差別:
第一個,若悔深行勤,容可不墮,雖墮易出。
因為常不輕菩薩他臨終的時候,他蒙這個威音王佛講《法華經》,他證得六根清淨了。就六根清淨以後,他成就大神通、大威德,所以當時這些譭謗他的人,聽到他成就這麼大功德以後,很多人就懺悔了。
懺悔以後也開始努力地修學《法華經》,開始內觀。真能破妄,善根的光明是可以滅罪的,所以這些人是可以不墮落的,就算墮落也是很快彈出來。你如果善根強的人,就算墮三惡道,很快就彈出來了,雖墮惡趣終不久留。
第二種是若悔淺行怠。
你懺悔的力量很薄弱,修行也懈怠,那麼這種人自然先墮,後方得度。你懺悔就隨便懺悔,修行也隨隨便便,那你一定會先墮落,但是因為你後來聽《法華經》以後有善根,也是可以彈出來的。
第三種是沒有懺悔也沒有修行。譭謗以後,墮苦則久,但由菩薩慈悲攝受,終能度脫。那麼這些譭謗《法華經》的人,當然是因為常不輕菩薩引起的,他當然要負責任,一個沒有大乘善根的人,一墮落就很難出來了。
要是沒有善根,一墮進去三惡道,惡性循環,因為在三惡道心識暗鈍,業力就很難反轉,今生做狗,來生做貓,第三生做豬,越做越糊塗。所以在心識暗鈍情況之下,稍微一點業力,都沒有辦法反轉,只有靠佛菩薩出手救你。常不輕菩薩慈悲攝受,把三種人救出來。
得大勢,於汝意云何?爾時四眾常輕是菩薩者,豈異人乎?今此會中,跋陀婆羅等五百菩薩,師子月等五百比丘,尼思佛等五百優婆塞,皆于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者是。
當時增上慢的四眾弟子當中,常輕視這個菩薩的是誰呢?就是在法華會上的跋陀婆羅,跋陀婆羅翻成中文叫賢護,這個賢護菩薩跟他的眷屬五百菩薩。還有師子月比丘,師子就是智慧,月就是慈悲,他所帶領的五百比丘的眷屬。還有尼思佛等,這個跟他的眷屬五百優婆塞。現在都已經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就是初地到八地的菩薩。
過去這些譭謗常不輕菩薩的人,因為跟蒙常不輕菩薩後面的教化,如今都已經成就初地到八地。所以,一尊應化身佛出現以後,他跟所有的弟子都會有一段故事的,這一群弟子,是我哪一生的時候,我陪他們走過來的;這些弟子是我在哪一生的時候,我當初是怎麼樣度化他們的。在因地的時候,廣結眾生緣,等到成就應化身的時候,這些人善根也成熟,就到你的國土。
什麼叫增上慢?
就是你起邪見,起邪見只有兩種結果,第一種結果,追求感應神通,心外求法,那後果,去看看《楞嚴經》的五十陰魔,就知道了。一個人墮落,如果善根沒有斷,菩提性沒有斷,墮落以後,很容易彈出來,來生可以繼續學佛。但是起邪見而墮落,過去三皈依的善根,全部斷到乾淨,生出來是魔眷屬最可怕。
得大勢!當知是法華經,大饒益諸菩薩摩訶薩,能令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諸菩薩摩訶薩,於如來滅後,常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是經。
佛陀招呼了大勢至菩薩說,當知一佛乘的妙法的《法華經》,能夠大饒益諸菩薩摩訶薩,能夠使令我們趨向無上菩提,從內觀是捷徑。如來滅後,我們應該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法華經》,回歸到五種法門。末法時代五濁惡世,邪見煩惱特別熾盛,壽命短暫,內因緣障礙,外因緣不佳的情況下,他只能修頓超法門,才能夠得度。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登極樂國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