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佛五問》我修學佛法,總有一天可以成佛嗎?要怎麼做才能得到佛法的攝受?
本文參錄上淨下界法師《大乘妙法蓮華經》講記
我修學佛法,總有一天可以成佛嗎?
佛教的四種緣起觀
這個觀念,我們看佛教的四種緣起觀。佛法的核心思想就是“諸法因緣生”,一切法不會自己生起,它要仰仗因緣的力量才能生起。但是這個地方有個問題了,什麼叫做“因緣”?那各自解讀,就不一樣了。諸法因緣生就是說,你到底相信生命的主宰者是誰?
業感緣起
我們看第一個,最淺的就是業感緣起,就是業力。有些人相信“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生命就是由善惡的業力主導的,你會快樂是因為有善業,你會痛苦是因為有罪業。
相信業力主導人生,你就會產生兩種結果:要麼走上人天乘;要麼你高明一點,走上二乘。因為業力,你去做有相的追求,變成人天果報;如果你今天認為業力是一種干擾,你走上極端的出離,那就是追求涅槃寂靜。
但是這個地方有個前提,我們總是以為說人天乘很容易,諸位!要記住,〈藥草喻品〉強調的善根。就是說,所有的草也好,所有的樹也好,你要不斷地增長,有一個前提:你必須有根。
你今天買一束花插在花瓶裡面,這個花是沒有根的。有人說,反正我修學佛法,我總有一天可以成佛。未必!你要成就人天的善根,而不是成就人天的善念。
善念跟善根差在哪裡呢?
為什麼要得到佛法攝受的前提是先成就善根?怎麼才叫做有善根?三個重點:
一、信解,你對業果的思想要信解;
二、觀照,對它深入地觀照,產生勝解,從信解提升到勝解;
三、發願。
舉一個例子,比方說佈施。我們以為我們在佈施就是人天乘,不對!你可能只是在佈施,還談不上人天乘。這個乘,它是有一種力量到彼岸的。如果說你對佈施的法是可有可無,人家找我去佈施我就去,沒有因緣我就不做。
也就是說,你對佈施這個法沒有得到堅定的理解,你沒有發願說:“我一定要佈施。”你沒有的時候,你造佈施也會得快樂果報,但是你來生不會繼續佈施下去了。也就是說,你作為一個沒有根的、花瓶中的花,你的生命不會因為你今生的造作而不斷增長。
你今天做的,不表示你來生會這樣做。但是,如果你今天的佈施的行為是來自於對理論的理解,因為我深信善業可以得到安樂的果報,我深信不疑,所以我堅持一定要佈施。
你是從內心的願力所發生的,那恭喜你,你叫做有善根,你就是〈藥草喻品〉裡面那個草。雖然你是個小草,但是你不斷地生生世世會受到雨水的滋潤,向上生長枝葉花果,向下跟大地結合。
所以你今天要得到佛法的攝受,前提就是,請你先成就善根。就是你有一些動作要做的,你要皈依,要信解、觀照、發願。這是業果的思想。總而言之,有些人願意相信業力,這個也不錯,就是從業力產生人天善根或者產生二乘善根。
賴耶緣起
但是有些人學教理學得深一點,他想“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這個觀念是對,但現在有一個問題,這個業是誰在造作?造業者誰?說你今天在拜懺,誰在拜懺?你身體不會拜懺,身體是個工具。得果報者誰?
你拜懺以後,你得到人天的快樂,誰在受果報?所以他就思惟了,原來是那一念心。所以業感緣起是很粗淺的,其實是心能造業、心能轉業,叫做心為業主,找到主宰者。
所以,我們慢慢地從人天跟二乘的教法變成大乘的佛法,知道萬法唯識。就是說,其實你的佈施,不是你身體可以佈施,是那個能佈施的心跟所佈施的境,心境和合產生一種善業的種子;因地是內心去做,未來果報也是內心所變現,所以妙因妙果唯是一心。
你知道,改變業力這種修行速度太慢了,這個車開太慢了,重點是改變思想。所以大乘佛法建立兩種思想,第一個,空正見;第二個,菩提心。當然,它的核心思想在菩提心,空正見主要的是要保護菩提心。所以菩薩乘就是以菩提心修六度而得到安住,以菩提心、六度的功德得到安住。
真如緣起
五乘佛法各有各的安住方法。以善業為住,以空性為住,以六度的功德為住,都沒關係,但是你要知道佛法的修學不是只有安住,重點你要回家。
從安住到整個回家的關鍵:真如緣起,就是法華的思想。為什麼《法華經》對我們凡夫這麼重要?因為,你從生滅的因緣回歸到不生滅的真如本性,一個最關鍵的轉捩點就是真如緣起。
你前面整個五乘的修學都是心外求法,靠外在法力的攝受;你認為我作為一個小草、作為一棵小樹,我能夠生長,那是因為空中下雨。你忽略了大地給你的養分。所以這個時候你的修學就不一樣了,上有雨水,下有大地;外修五乘,內觀真如。
所以,學《法華經》以後,你的養分來自於兩種:第一個,空中的雨水(外修);第二個,大地的滋養(內觀),大地的礦物質的滋養。
所以你回歸到真如本性以後叫做“一佛乘”。什麼叫一佛乘?這個“一”,就是它可以成功整合你過去的法門。說我喜歡拜懺,你照樣去拜懺,站在沒有罪業的角度,站在清淨心去拜懺。因為罪業是唯心所現,從真如的角度你本來就沒有罪業,所以你這樣子的進步更快。
法界緣起
所以你從向外攀緣法力到回歸真如以後,你開始生起的是清淨心,安住清淨心,發起菩提願。這個時候你菩提願一發起來,佛陀給你授記了,這個時候你叫做稱性起修。
什麼叫法界呢?
那麼這個時候你的修學,初地以後叫做法界緣起了。法界緣起的特色就是,每一個法都是法界的主體。所以它一多相即,互含互攝。你佈施,佈施為法界。
我們過去在凡夫修佈施,就只是佈施了。你以前做義工,你現在改做持戒,對不起,重新開始,因為持戒跟佈施對我們凡夫來說是兩個不同的領域。你會佈施,不表示你會持戒;相同的,你持戒很清淨,不表示你會佈施。
但是初地菩薩不一樣。初地菩薩他以佈施為下手,他這個佈施就具足六度,他這個佈施自然具足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個是初地菩薩不可思議的地方,因為他從真如出發,真如本身就是互含互攝的。所以他做兩件事:莊嚴佛土、成熟眾生。
初地以後就沒有所謂的根機的差別。說,你以前是人天乘的。沒有這回事情。初地以後只有一個乘,叫做一佛乘。就是不管你過去是怎麼來的:你是往生淨土的;你是修聖道門的,通通不管!方便有多門,回家以後大家都一樣。
你入了初地,你過去的經歷不管是什麼,反正你以後就做兩件事情,每一個人都一樣:第一個,莊嚴佛土;第二個,成熟個人的相應的眾生。你就是做兩件事。
那麼為什麼要授記呢?
因為這是一個重新的修行方法,所以佛陀必須要給剛剛入初地的人一些指導,一方面給他保證。就是說,沒關係,你重新出發,你未來的因果我給你保證。佛陀親自宣說出來,安定剛成就初地的那些菩薩的心。這就是整個緣起。我們佛法就是先把一個不安穩的眾生帶回家,然後再從家庭裡面重新出發。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登極樂國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