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筆記》王羲之《書論》原文及白話翻譯  什麼是意在筆先?下筆如何像將軍布陣?且看王羲之一句一句教你

 

王羲之-書論圖.png

原文:

夫書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學無及之。

書法,是種深奧微妙的技藝,如果不是學識淵博通達且有大志之人,是學不到手的。

 

大抵書須存思,余覽李斯等論筆勢,及鐘繇書,骨甚是不輕,恐子孫不記,故敘而論之。

大抵作書必須用心思索,我看李斯等人論筆勢的文章,及鐘繇的書法,很有功力,我擔心子孫們不能記取,故作此文,記述並加以討論。

鍾繇像.jpg

夫書字貴平正安穩。先須用筆,有偃有仰,有攲有側有斜,或小或大,或長或短。

書法,貴在平正安穩。首先要會用筆,有俯姿有仰姿,有上下左右互相依靠、傾斜,字體則有些小有些大,筆劃則有長有短。

 

凡作一字,或類篆籀,或似鵠頭;或如散隸,或八分;或如蟲食木葉,或如水中蝌蚪;或如壯士佩劍,或似婦女纖麗。

每寫一個字,或者類似篆籀(篆書的基礎起筆筆法,中鋒運筆,多轉無折),或者類似鵠頭(指鳥的頭部,這裡指起筆稍重且發圓的樣貌);或者有如散隸,或者近似八分(泛指隸書的寫法);或者行枯筆時,如同蟲啃食木葉一般斑駁,或者如蝌蚪在水中游動一樣活潑靈動;或者如壯士佩劍一樣雄健有力,或者如婦女一樣纖細婉麗、婀娜多姿。

飛白.jpg

【枯筆如同蟲食木葉】

欲書先構筋力,然後裝束,必注意詳雅起發,綿密疏闊相間。

書寫前要在心中構思筋骨力道,然後才可以將筆劃裝束寫出,必須注意安詳溫文爾雅,綿密、疏朗、開闊互相穿插交錯。

 

每作一點,必須懸手作之,或作一波,抑而後曳。

作點畫時,必須懸手書寫,作橫波時,收筆時要先下按,然後拖筆出鋒。

 

每作一字,須用數種意,或橫畫似八分,而發如篆籀;或豎牽如深林之喬木,而屈折如鋼鉤;或上尖如枯稈,或下細若針芒;或轉側之勢似飛鳥空墜,或棱側之形如流水激來。

每寫一字,要精心使用多種筆意,例如有橫畫似八分隸,又或者起筆如同篆籀筆法;有的豎畫好像森林喬木,屈折的筆畫又類似鋼鉤一般有力道;有些字的起筆尖如枯稈,而豎畫收筆卻細如針芒;轉側之勢〝フ〞,迅疾得如同飛鳥墜空而下,有的棱側之形〝Z〞如流水轉彎激來。

WeChat 圖片_20200724111316.jpg

作一字,橫豎相向;作一行,明媚相成。第一須存筋藏鋒,滅跡隱端。用尖筆須落鋒混成,無使毫露浮怯,舉新筆爽爽若神,即不求於點畫瑕玷也。

每寫一字,縱橫筆劃都要有所相關;每寫一行,上下之間氣勢要貫穿相通,最重要的是寫出筋骨而藏住筆鋒,減少筆毫末端的痕跡。用尖筆的時候,落鋒要渾然天成,不能使筆毫露出顯得漂浮怯弱,用新筆的時候,要表現得俊朗出眾非常有精神,不必太計較一點一畫的小瑕疵。

 

為一字,數體俱入。若作一紙之書,須字字意別,勿使相同。若書虛紙,用強筆;若書強紙,用弱筆。強弱不等,則蹉跌不入。

每寫一個字,則要兼備各種書體的筆法,如果寫整幅的字,注意每個字都要各有筆意,切忌字字雷同。柔軟的紙用硬毫筆寫,較堅硬的紙,則用軟毫筆寫。如果紙筆強弱不相當,就會導致整幅書寫作品,意態不合,失勢而不易入目。

 

凡書貴乎沉靜,令意在筆前,字居新後,未作之始,結思成矣。仍下筆不用急,故須遲,何也?

寫書法時一定要沉穩靜肅,讓自己的意念在動筆之前,而書寫在動筆之後,還沒寫之前,整幅作品構思就已經成熟了。但這時候下筆仍然不能太過著急,這是為什麼呢?

 

筆是將軍,故須遲重。心欲急不宜遲,何也?心是箭鋒,箭不欲遲,遲則中物不入。

筆在書寫中扮演將軍的角色,所以就要謹慎、更要穩重。而作書的那顆心要急,反而不宜遲緩,這又是為什麼呢?因為心是箭鋒,箭要發出去千萬不要遲緩,否則就算射中目標也不會太深。

 

夫字有緩急,一字之中,何者有緩者?至如“烏”字,下手一點,點須急,橫直即須遲,欲“烏”之腳急,斯乃取形勢也。

寫字的時候也是有緩有急的,那麼,在一個字中,什麼地方要緩呢?譬如“烏”這個字,下筆頭一點('),就要點得急,接下去的橫直筆(┐)就要緩慢,最後一鉤(⼅)出鋒也要迅疾有力,這種急與緩的安排,也正是為了體現“烏”字的體勢形態。

烏.jpg

每書欲十遲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謂書。

每次作書都要記住,十次遲五次急(指多遲少急),多曲少直,多藏少出,多起少伏,這才能夠算得上是書法。

 

若直筆急牽裹,此暫視似書,久味無力。仍須用筆著墨,不過三分,不得深浸,毛弱無力

如果直筆之後急急忙忙接牽絲或圓筆裹鋒,乍看好像是書法作品,久一回味就感覺毫無筆力了。在用筆沾墨方面,不要沾超過三分毫(筆肚中間的位置),免得浸墨太深使毫弱無力。

 

墨用松節同研,久久不動彌佳矣

墨用松節一起研磨,墨濃久久不動,寫出來的字. 就更佳了。

 

推薦閱讀

《書法筆記》王羲之《筆勢論》原文及白話翻譯 王羲之的家傳之寶,留給兒子的書法秘笈,熟讀熟用的人都是大書法家,資質再普通的人百日也能有所領會

《書法筆記》衛夫人《筆陣圖》原文及白話翻譯 王羲之書法啟蒙老師那幾年教了什麼?讓王成為千古書聖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達仁筆記 的頭像
    達仁筆記

    達仁筆記

    達仁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