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文鈔嘉言錄 (書一十四)

圓濤法師譯

印光大師64.png

原文:

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孔子年將七十,尚欲天假之年,卒以學易,以祈乎無大過。聖賢之學,未有不在起心動念處究竟者。近世儒者,唯學詞章。正心誠意,置之不講。雖日讀聖賢書,了不知聖賢垂書訓世之意。而口之所言,身之所行,與聖賢所言所行,若明暗之不相和,方圓之不相入,遑問究及於隱微幾希之間哉。佛經教人常行懺悔,以期斷盡無明,圓成佛道。雖位至等覺如彌勒菩薩,尚於二六時中,禮十方諸佛,以期無明淨盡,圓證法身。況其下焉者乎。而博地凡夫通身業力,不生慚愧,不修懺悔。雖一念心性,與佛平等。由煩惱惡業障蔽心源,不能顯現。

 

白話文:

蘧伯玉在五十歲時,反省知道自己四十九歲的過失。孔子年近七十歲,尚且想要在剩下的年歲裡,學完《周易》,以祈望此生沒有重大的過失。聖賢的學問,沒有不在起心動念的地方追求究竟圓滿的。

近世的儒家學人只是學習詞句文章,對於端正內心、至誠真意卻都放在一邊不去理會,雖然每天讀聖賢書,了然不知聖賢寫書教誨世人的用意。他們口中所說,身體所做,與聖賢所說所行,如同明和暗不相融和,方和圓不相契入,更不要問有沒有窮究到隱幽微細,相差極少的地步了。

佛經當中教人要常行懺悔,期望斷盡無明煩惑,圓成佛道。雖然是等覺位的菩薩,如彌勒菩薩尚且在一整天中,禮十方諸佛,以期無明惑淨除究盡,圓證法身。何況在彌勒菩薩之下的人呢?

而我們博地凡夫身口意都是業力,不生慚愧心,不修懺悔法,雖然一念心性與佛平等,由於煩惱惡業障蔽,心源則不能顯現。

印光大師介紹.png

************************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登極樂國

************************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達仁筆記 的頭像
    達仁筆記

    達仁筆記

    達仁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