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75.png

《法華經》第75篇:提婆達多犯三大逆罪,下無間地獄了還能得佛授記?不能缺少的逆增上緣!

本文參錄上淨下界法師《大乘妙法蓮華經》講記

 

我們來看看這個提婆達多,〝提婆達多〞是梵語,翻成中文是〝天授〞,因為他的父親到中年的時候都沒有兒子,所以向天神祈禱而生。所以就把它立名為天授。

第二種解釋叫〝天熱〞,就提婆達多出生的當天,人天大眾突然之間心皆熱惱。所以叫天熱。那麼他是誰呢?他是佛陀的堂弟,阿難的胞兄,他跟阿難尊者是親兄弟,多生多劫以來是跟佛陀作為冤家,常欲害佛。

所以我們從兩個角度來認識提婆達多,第一、他是佛陀的逆緣的善知識,他在整個釋迦牟尼佛行菩薩道的時候,扮演逆緣的角色來增長他的六度功德。釋迦牟尼佛自己說,由提婆達多善知識故,而成就六度的功德,他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啟蒙師父,當初釋迦牟尼佛就是跟他學《法華經》而開示悟入的知見的。這是他的跡門。

第二、若約內心的修證來說,如大雲經云:提婆達多,他的本地功德是不可思議的,他所有的身口意的造業,等同如來。身口意等同如來,代表他的基本階位是八地以上,不動地。他在整個佛陀的成長的菩薩道過程當中,他扮演逆增上緣,用逆緣來激發佛陀的增上。

這個逆增上緣是很重要的,《楞嚴經》上說,你修學順逆皆方便,缺一不可,完全順境,你也是沒辦法修得好,那完全逆境,你也不可能修好,所以它這個地方是順逆兩個都必須要有。

但現在有個問題,我們凡夫有四種障礙:煩惱魔,五蘊魔,死魔,天魔。等你到初地的時候,這四種障礙都沒有了,所以理論上,到初地已經沒有逆緣,沒有人敢跟你抗拒了,魔王連動都不敢動你了,那逆增上緣怎麼辦呢?

所以法身菩薩彼此互相示現,我示現你的魔境,你示現我的魔境,這樣子才能夠令整個修學均衡。順逆兩個都具足。


佛陀在法華經中,說起了這麼一個故事:

爾時,佛告諸菩薩及天人四眾,吾於過去無量劫中,求法華經,無有懈倦,於多劫中,常作國王,發願求於無上菩提,心不退轉, 為欲滿足六波羅蜜,勤行佈施,心無悋惜,象馬七珍,國城妻子,奴婢僕從,頭目髓腦,身肉手足,不惜軀命。時世人民,壽命無量,為於法故,捐舍國位,委政太子,擊鼓宣令,四方求法,誰能為我說大乘者,吾當終身供給走使。——>為國王時求法

時有仙人來白王言,我有大乘,名妙法華經,若不違我,當為宣說。 王聞仙言,歡喜踴躍,即隨仙人,供給所須,采果汲水,拾薪設食,乃至以身而為床座,身心無倦,于時奉事,經于千歲,為于法故,精勤給侍,令無所乏。 佛告諸比丘,爾時王者,則我身是,時仙人者,今提婆達多是。 由提婆達多善知識故,令我具足六波羅蜜,慈悲喜舍,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紫磨金色,十力,四無所畏,四攝法,十八不共神通道力,成等正覺,廣度眾生,皆因提婆達多善知識故。——>仙人傳法

佛告諸四眾,提婆達多卻後過無量劫當得成佛,號曰天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世界名天道。 時天王佛住世二十中劫,廣為眾生說於妙法,恒河沙眾生得阿羅漢果,無量眾生發緣覺心,恒河沙眾生發無上道心,得無生忍,至不退轉。 ——>提婆達多成佛


釋迦牟尼佛告訴諸菩薩及天人眾,他講到自己過去的一段因緣說。我於過去無量劫中,那麼這個時間點並沒有明顯說出來,但是應該是非常長,這個時候他還不是法身菩薩,他還是一個內凡位,那麼在這麼長遠的時間當中,當初為了求《法華經》,希望能夠找到一佛乘的妙法,內心無有懈倦。

行菩薩道到後半段的時候,這福德力都很大,曾在多生多劫當中常作國王,那麼做國王的時候,他並沒有去享受五欲的快樂,反而發願求於無上菩提,這個菩提心已經到了不退轉。

外凡位.png

當修到內凡的加行位,會進入煖、頂、忍、世第一的時候,你理觀轉強,調伏力也增加,這個時候內心是〝心遊理內〞。你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真如理性裡面活動安住了。所以這個時候,你的菩提心不退轉了。

內凡位.png

釋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時候,為了滿足六度功德的圓滿,勤行佈施,心無悋惜。他當時做一個國王的時候,他是怎麼佈施呢?我們看“象馬七珍,國城妻子,奴婢僕從”,象馬就是當時的交通工具,還有七寶,還有國城,這個土地城邑,乃至於他的眷屬、妻子、奴婢、僕從,這個是外財的佈施。

甚至於內財的佈施,佛陀的頭目腦髓,身肉手足,不惜身命,一個菩薩能夠做到內財的佈施,那就不是資糧位能夠做得到的了。所以在菩薩戒裡,佛陀警告凡位的菩薩,不能燃身供佛,不可以的。

當時的人民壽命無量,所以這個福德很大,釋迦牟尼佛為了追求一佛乘的妙法,捐舍國位,把這個國政委託太子,然後就擊鼓宣令,四方求法,他說,有誰能夠為我宣說大乘的微妙法門,我做他的侍者。

諸位你要是經論慢慢看多,你會知道,他在十方諸佛的因地裡面,他特別精進勇猛,當然勇猛精進的表現的方式不一樣,有些人表現在佈施,有表現在持戒,表現在忍辱。釋迦牟尼佛的精進,他特別表現在求法。尤其是在資糧、加行到見道的時候,他突破無明妄想就靠智慧,所以他的精進表現在求法。這個是正確的。他為了求得這個一佛乘的妙法而精進。

當時在山中有一個修行人,來到這個山下,跟國王稟告說,我心中有大乘的微妙的法的傳承,名《妙法蓮華經》,你如果能夠遵循我的教誨,當為宣說。現在終於因緣成熟了,這也是感應道交了。眾生有感,菩薩有應。那麼終於因緣成熟。

國王聽到這個仙人這麼一說以後,內心是歡喜踴躍,然後就放棄了國家,捨棄了家庭,就隨仙人到山中修學,這當中他實踐他自己的承諾,供給這個仙人一切的生活所需。包括到樹上打果,下河去提水,入山去收拾這個薪柴,來設辦各種的飲食,乃至於到了晚上用身體做這個床座,來供養他的師父,身心沒有任何的疲倦。這樣子侍奉他的師父一千年的時間,為了追求大乘妙法的緣故,精勤給侍,令無所乏。

那麼講這段的因緣就是為了引證。

所有的法門都必須要合乎兩個條件,第一個可修性,第二個可證性。

佛教跟哲理跟一般的哲學道理是不一樣,哲理它可能講出一個觀念,但是這怎麼修?是不是可修性可證實,它不一定。釋迦牟尼佛以他自己成長過程當中,他一路走過來,他從內凡加行位而到見道位,就是靠《法華經》的引導。

我當初就是這樣子走過來的,從一種六度的功德相,而進入到離相的清淨心乃至於菩提願,最後成佛了。所以佛陀引用他自己的成長過程,來引證一佛乘的因果。

當時的國王就是我釋迦牟尼佛的前身,我當時是一個內凡加行位的菩薩,而當時教授妙法的仙人是誰呢?就是提婆達多的前身,所以到此為止提婆達多扮演什麼角色?扮演善知識,啟蒙師父,這是他跟提婆達多的一段因緣。

釋迦牟尼佛的因地,由提婆達多善知識故,令我具足六波羅蜜,慈悲喜舍,在提婆達多的啟蒙跟歷練之下成佛。

般若道—>修清淨心
方便道—>發菩提願

如果你是跟《法華經》結緣,就是透過聞經達理,斷疑生信,我們成就《法華經》的成佛正因。但是如果你是加行位的,學《法華經》就不一樣了,他直接進入見道位,就成就諸佛的法身了。般若道已經完成了。

那麼悟後起修進入方便道了,這個時候善知識就很重要了,方便道它就是歷事煉心了。這個時候清淨心開始轉成菩提願,我們說過,般若道的特色是什麼?清淨心。

雖然我們清淨心跟菩提願兩個都修了,但是從凡夫到般若道,重點在清淨心,在離相,那麼從般若道以後,進入方便道以後,它的核心思想不是清淨心了,在菩提願,開始廣度眾生了。


釋迦牟尼佛告諸四眾弟子,提婆達多在經過無量劫的時間之後,當得成佛,當然是成的應身佛了,因為八地菩薩他一定是可以成就應身佛,號曰天王如來。他的國土的名稱叫天道。蕅益大師說,因為他的因地是行於非道,通達佛道,所以叫天道

什麼是行於非道?因為他的所行所為其實都是惡法,但是他通過這個惡法而成佛,這個就是我們說的逆緣善知識這個是八地以上的境界,我們不能隨便學習的。

提婆達多怎麼扮演佛的逆增上緣?

提婆達多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眾生,當然他的本門是八地以上,所以到底是哪一個階位,蕅益大師也沒有說,經文也沒有說,只是說他不思議,至少八地以上,他才能夠示現逆緣,那麼我們可以談談他的跡門,就是在釋迦牟尼佛這一世的時候,他是怎麼扮演一個逆向的因緣。

提婆達多是跟釋迦牟尼佛出家的,他等於是釋迦牟尼佛成道八年以後,回到他的母家,後來八王子出家的其中一個,跟佛陀當時出家的。出了家以後,提婆達多非常聰明,他能夠背誦八萬法藏,而且他又修學禪定。

即有八萬法藏又有禪定,所以他就拉攏了五百個比丘跟他學習,他的弟子多了以後,他說這個釋迦牟尼佛已經老了,這個叫做舊佛,我是新佛。我要創建新的三寶,那這是怎麼樣?第一個逆罪,破和合僧

我們知道一個僧團不能兩尊佛,他自己自稱為他是新佛,佛陀是舊佛。那麼破和合僧這是第一個逆罪。他犯了三個逆罪。這是第一個破和合僧。破和合僧以後,佛陀派舍利弗尊者跟目犍連尊者去調伏他。

這兩個尊者就用神通力,飛到他們這個群居的地方以後,目犍連尊者用神通力,使令這個提婆達多進入昏睡狀態,就昏睡過去了,這舍利弗就到五百弟子地方,跟他們說法,開導他們,你們這樣子做是不對的,是有過失的,就把這個五百弟子給勸回來,勸回僧團。

那麼提婆達多醒過來以後,看到他的眷屬跑了,就心懷怨恨,他就算好釋迦牟尼佛托缽的這個路段,當釋迦牟尼佛經過的時候,他把那個山上的大石頭推下去,因為那個石頭很大,佛陀旁邊的護法神,就用金剛杵把那個石頭給打碎,但其中有一個小石頭,打到釋迦牟尼佛的腳趾頭,犯了第二個逆罪,出佛身血

出佛身血以後,他繼續跟佛陀抗拒,其中有一個比丘尼叫做蓮華色比丘尼,她是整個比丘尼裡面,第一個證得阿羅漢果的,她就勸諫提婆達多,你這樣做是不對的,結果提婆達多就用拳頭把蓮華色比丘尼活活打死。第三個逆罪,殺阿羅漢。

所以提婆達多的示現三種逆罪:破和合僧,出佛身血,殺阿羅漢。那他犯了三種逆罪以後,在戒律上說,他臨終的時候地獄相現,無間地獄的果報現前,他犯一個逆罪就是要入無間地獄了,何況三個逆罪。

提婆達多.jpg

那提婆達多這個時候內心恐慌,他本來要稱南無佛,懺悔,結果念到南無兩個字的時候,因為罪太重了,佛還沒有來得及念,就直接墮入無間地獄去了。三劫的時間,三劫,然後罪畢出來,成就辟支佛果。然後入涅槃,這個是跡門。

那麼蕅益大師對於這一段跡門,他的解釋是說,他說提婆達多他這種示現叫做什麼?非逆而逆,其逆不可思議,他的內心沒有這種煩惱,但是他示現這個逆,一個人的心中沒有逆罪,能夠示現逆罪,這個人的內心功德是八地以上了,不可思議。

舉一個例子。提婆達多墮入地獄以後,釋迦牟尼佛就派阿難尊者去跟他問候,他說你去跟你的親哥哥問候一下,阿難尊者就仰仗佛陀神通力,就到無間地獄去了。

他看到提婆達多多在油鍋裡面煮,說我代表佛陀來向你問候,那你現在感覺怎麼樣呢?提婆達多不可思議,他說我現在在油鍋當中,我的感受就像三禪的快樂一樣。三禪的快樂是有為快樂最為快樂了。

所以蕅益大師說,提婆達多是非逆而逆,其逆不可思議。那有人就問蕅益大師說,那他幹麼要示現逆罪呢?他好好的示現正常不是很好嗎?他說,他要警告後世人,使令大家不敢造罪,就是說如果大家就示現向善,我們不知道造罪的過失,所以提婆達多示現三種逆罪,然後臨終示現墮入無間地獄。使令後世眾生不敢造惡,這就是非逆而逆,其逆不可思議。

這是什麼境界,蕅益大師說這是遊戲神通,普門示現的境界。他舉例子,比方說迦留陀夷、央掘魔羅等等,都是屬於這種遊戲神通,普門示現,就是一個僧團裡面必須要有順的逆的,那麼使令佛陀的戒法才圓滿。

我們一般人因為理觀薄弱,所以我們怎麼樣?害怕惡因緣,我們喜歡善因緣,我們說希望能夠好的善知識幫助我越來越多,貴人越來越多,這個惡因緣越少越好,他說你這樣是錯了。

你今天會對善惡的相狀產生執著,表示你的理觀是薄弱的。重點!不是說它到底對不對,重點!是它對你有幫助。比方說,蕅益大師講一個譬喻說,如子食乳,不計母醜,這個母親對小嬰孩,她可以給他母乳滋養他,這個小孩子不會去計較這個母親長得醜不醜。

重點是怎麼樣?重點是這個母親可以滋養你,就是說順緣也好,逆緣也好,這不是重點,重點是,結果當然幫助你了,就所謂的但取其益,不計其非。

那麼你能夠對這個道理深信不疑,你這個人的觀照力到一定水準了。一個人觀照力強的時候,你的業力也調伏了,雖然有業力,也是可以帶業了。帶業往生到人天,帶業往生到佛前。

所以蕅益大師說,你對於這一品,提婆達多示現這麼多的逆罪,他還能夠蒙受佛陀的授記,表示你這個人看事情,已經不是從有相的因緣在看,你是從一念心性的角度來看事情了。恭喜你了。你這個人遠離三惡道,生在佛前。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登極樂國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我等與眾生 皆共成佛道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達仁筆記 的頭像
    達仁筆記

    達仁筆記

    達仁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