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筆記》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陣圖後》原文及白話翻譯 | 真書、行書怎麼寫,草書又該怎麼寫,王羲之在老師-衛夫人背後,偷偷說了什麼?

王羲之.jpg

【王羲之像】

導讀: 《書法筆記》衛夫人《筆陣圖》原文及白話翻譯 王羲之書法啟蒙老師那幾年教了什麼?讓王成為千古書聖


《題衛夫人筆陣圖後》

【原文】夫紙者陣也,筆者刀稍也,墨者鍪甲也,水硯者城池也,心意者將軍也,本領者副將也,結構者謀略也,揚筆者吉凶也,出人者號令也,屈折者殺戮也。

譯文:

這紙是陣地,筆是刀和長矛,墨是盔甲,水硯是城池,心意是將軍,本領是副將,字的結體和形勢佈置安排是謀略,揚筆是吉凶,筆的出入是號令,屈折是殺戮。

夫欲書者,先於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若平直相似,狀如運算元,上下方整,前後平直,便不是書,但得其點畫耳。

凡要作書,先幹研墨,集中精神靜靜思考,預想字形的大小、俯仰、平直、振動,使筆勢相連,這樣意在筆前,然後作書。如果平直筆劃相似,形狀如運算元,上下方整,前後平直,便不是書法,只得到字的點畫而已。

昔宋翼常作此書,翼是鍾繇弟子,繇乃叱之。翼三年不敢見繇 ,即潛心改跡。每作一波,常三過折筆;每作一點,常隱鋒而為之;每作一橫畫,如列陣之排雲;每作一戈,如百鈞之弩發;每作一點,如高峰墜石,屈析如鋼鉤;每作一牽,如萬歲枯藤;每作一放縱,如足行之趣驟。

往昔宋翼常作這種書,翼是鐘繇弟子,鐘繇就呵責他。翼三年不敢去見鐘繇,就專心改變書跡。每作一波,常常三過折筆;每寫(一點一畫的)起筆,常常(要)藏鋒而寫,每寫一橫畫,像排雲一樣布列的兵。每作一戈,像百鈞之弩張箭發;每作一點,如高峰墜石;寫橫折鉤等彎曲、轉折的筆劃,像彎折的鋼鉤一樣有力;每作一縱畫,如萬歲枯藤一樣瘦勁;每作一趨筆,如足行一樣趨驟勢猛。

翼先來書惡,晉太康中有人于許下破鐘繇墓,遂得《筆勢論》,翼讀之,依此法學書,名遂大振。欲真書及行書,皆依此法。

翼原來書醜,晉太康年間有人在許昌掘開鐘繇墓,於是獲得《筆勢論》,翼讀了它,依照此法學習書法,名氣於是大振。要作真書及行書,都要依照此法。

若欲學草書,又有別法。須緩前急後,字體形勢,狀如龍蛇,相鉤連不斷,仍須棱側起伏,用筆亦不得使齊平大小一等。

如果要學草書,又有別的筆法。須要緩前急後,字體形勢,形狀如龍蛇,筆劃相鉤連不斷,仍須要棱側起伏,用筆亦不得使齊平大小一樣。

每作一字須有點處,且作餘字總竟,然後安點,其點須空中遙擲筆作之。其草書,亦復須篆勢、八分、古隸相雜,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紙。若急作,意思淺薄,而筆即直過。惟有章草及章程、行押等,不用此勢,但用擊石波而已。

每作一字若須要有下點處,且把其餘的字都作完,然後安點,這一點須要空中搖擲筆作它。作這草書,也仍須要篆勢、八分、古隸相混雜,行筆也不得急,使墨不入紙。如果性急行筆,意思就淺薄,而筆即浮滑直過。惟有章草及章程、行押等書體,不用此筆勢,只用擊石波而已。

其擊石波者,缺波也。又八分更有一波謂之隼尾波,即鐘公《太山銘》及《魏文帝受禪碑》中已有此體。作書先須引八分、章草入隸字中,發人意氣,若直取俗字,則不能先發。

這種擊石波,就是缺波。又八分另外有一波稱之年尾波,即鐘公《太山銘》及《魏文帝受禪碑》中已有此種書體。作書先須引八分、章草的筆勢入隸字中,激發人的意氣,如果直接採用俗字,則不能首先發起學習的興趣。

予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遊名山,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鐘繇、梁鵲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于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嶽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遂改本師,仍於眾碑學習焉。時年五十有三,恐風燭奄及,聊遺於子孫耳。可藏之石室,勿傳非其人也。

我少時學衛夫人書,就以為大能了;及到渡江北遊名山,見了李斯、曹喜等人的書法,又到許昌,見了鐘繇、梁鵲的書法,又在從兄王洽那裡,見了張昶《華嶽碑》,開始知道學衛夫人書,空費年月了,於是改變本師,乃向眾碑刻學習。時年五十有三,擔心風燭殘年忽然倒下,姑且遺教於子孫而已。可將它藏在密室裡,不要傳給不該傳的人。

衛夫人.png


延伸閱讀:

《書法筆記》王羲之《筆勢論》原文及白話翻譯 王羲之的家傳之寶,留給兒子的書法秘笈,熟讀熟用的人都是大書法家,資質再普通的人百日也能有所領會

《書法筆記》王羲之《書論》原文及白話翻譯  什麼是意在筆先?下筆如何像將軍布陣?且看王羲之一句一句教你

arrow
arrow

    達仁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