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陣圖封面.png

 

《書法筆記》衛夫人《筆陣圖》原文及白話翻譯 王羲之書法啟蒙老師那幾年教了什麼?讓王成為千古書聖

 

衛夫人.png

衛夫人(272-349),名鑠,字茂漪,自署和南,祖籍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東晉時代著名女書法家,嫁汝陰太守李矩為妻,故尊稱衛夫人。

衛夫人出身於書法世家,乃名聞遐邇的書法家衛覬之曾孫、衛瓘之孫、衛恆之姪,江州制史衛展之女,家學淵源,師承鐘繇。唐代張彥遠在《書法要錄筆法傳授人名》中記載:「蔡邕受於神人,而傳之崔瑗及女文姬,文姬傳之鐘繇,鐘繇傳之衛夫人,衛夫人傳之王羲之。」

從小的藝術薰陶,耳濡目染,以及自身的刻苦砥勵,使她終成一代書法大家。鐘繇曾稱讚衛鑠的書法「碎玉壺之冰,爛瑤台之月,婉然芳樹,穆若清風。」說明衛夫人對鐘繇書法的繼承和特有的發揮。

 

【原文】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筆;六藝之奧,莫重乎銀鉤。昔秦丞相斯,見周穆王書,七日興歎,患其無骨。蔡尚書邕,入鴻都觀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達其源者少,暗於理者多。

近代以來,殊不師古,而緣情棄道,才記姓名,或學不該贍,聞見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虛費精神,自非通靈感物,不可與談斯道矣。

今刪李斯筆妙,更加潤色,總七條並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貽諸子孫,永為模範,庶將來君子時復覽焉。

筆要取崇山絕仞中兔毛,八九月收之。其筆頭長一寸,管長五寸,鋒齊腰強者。其硯取前涸新石,潤澀相兼,浮津耀墨者。其墨取廬冊之松煙,代郡之鹿膠,十年以上,強如石者為之。紙取東陽魚卵,虛柔滑淨者。

凡學書字,先學執筆,若真書去筆頭二寸一分,若行草書去筆頭三寸一分執之。下筆點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而送之。初學先大書,不得從小。

善鑒者不寫,善寫者不鑒。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謂之筋書,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多力豐筋者聖,無力無筋者病。一一從其消息而用之。

  一[橫]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

  丶[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

  ㇀[撇]陸斷犀象。

  ㇂[折]百鈞弩發。

  丨[豎]萬歲枯藤。

  ㇃[捺]崩浪雷奔。

  [橫折彎鉤]勁弩筋節。

衛夫人臨池.png

譯文:

在文士的"筆端",武士的"劍端",辯士的"舌端",這三端中,最妙的是文士的"筆端"。在禮、樂、射、禦、書、數這六藝中,最奧妙無窮的當是書。

往昔秦丞相李斯見到周穆王書法,嘆惜七天,為他的書法缺少骨力而擔憂;蔡邕到鴻都觀看碑碣,百日不回,讚歎碑碣超群出眾。所以通達書法源流的人少,不明書法道理的人多。

近世尤其不重視師法古人,全憑興致去寫,違背書道,僅能記姓名,而常識並不淵博豐贍,見聞又少,所以沒有成就,空費精神。然而,不是對書法有所感悟的人,是不可與他談書道的!

現將李斯的《筆妙》刪改潤色,歸納為七條,作出形象比喻列于左(下),留給子孫,永為楷模,並希望將來的君子,能時時揣摩。

筆要取高山絕壁中的兔毫,八九月間收取。筆頭長一寸,筆管長五寸,鋒毫要齊整,鋒腰要強健。硯要取淺黑乾涸的新石,潤澀兼碩,能浮耀墨汁光澤的。墨要取廬山的松煙,代郡的鹿角膠,鹿角膠要放置十年以上,堅硬如石才可用。紙要取東陽魚子箋,因其柔軟滑淨。

凡是學寫字,要先學執筆,如果寫真書,離筆頭二寸一分處執之,若行草書,離筆頭三寸一分處執之。點畫波折應為全身的力量行筆。初學應先寫大字,不得從小。

善於鑒賞的不善寫,善寫的不善於鑒賞識別。善於用力的人字多骨瘦硬,不善筆力的人寫出來的字多肉肥軟。骨多肉少的稱為筋書,肉多骨少的稱為墨豬;多力豐筋的是優秀的,無力無筋的是有毛病的。一一要從這中間的奧妙處來運用它。

 

  "一"橫畫,如同千里陣雲,隱隱於天空,看似無形,實則有形。

  "丶"點畫,像高山墜石,磕然有聲,如山裂石崩之響。

  ""撇畫:如利劍斬斷犀牛角與象牙一樣有力。

   ""戈畫,如百鈞之力發弩,強勁有力。

  "丨"豎畫,像萬年枯藤一樣蒼勁雄強。

  ""捺畫,如崩浪奔雷,氣勢非凡。

  ""橫折鉤,像強勁的弩,堅挺的竹。


推薦閱讀

《書法筆記》王羲之《筆勢論》原文及白話翻譯 王羲之的家傳之寶,留給兒子的書法秘笈,熟讀熟用的人都是大書法家,資質再普通的人百日也能有所領會

《書法筆記》王羲之《書論》原文及白話翻譯  什麼是意在筆先?下筆如何像將軍布陣?且看王羲之一句一句教你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達仁筆記 的頭像
    達仁筆記

    達仁筆記

    達仁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