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第二篇參德雲比丘: 如果你認為「念佛法門」就僅僅是念佛憶佛嗎?更包含了種種不可思議的境界,你不夠用心根本體會不到
本文重點:
1、菩薩行門要用堅定的心去求
2、勝解三昧的境界
3、清浄一行三昧的境界
4、德雲比丘「念佛法門」的啟發
本文參錄宣化上人主講「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心得啟示:
√善知識不是到處都有,只要有善知識不管路途有多堅難遙遠,都應該去參拜請教,能得到一句半句對有益的話,都是人生最好的啟發。
√菩薩行的範圍很廣執行起來很困難,含蓋了出離三界的道、清淨道、清淨心、神通、解脫門、隨順境界、生死湼槃門、心無執著的智慧,總結來說,即速滿普賢的大行。
√第一回參拜德雲比丘,受啟發的是「念佛法門」,包念了德雲比丘畢生所學21種廣泛的念佛法門精髓、種種憶念諸佛的境界
雲裡霧裡尋德雲比丘
善財不分日日夜夜,走了若干平地,翻過無數高山,來到勝樂國界。
勝樂國,若顧名思義,應是樂中之樂。其實不然,那山,如利劍高插雲霄;那水,嘩啦啦奔騰咆哮;那人,一個個丹眉杏眼;那地,赤灼灼如火焚燒。
看不見綠油油的田野,聽不見鶯歌燕語,嗅不到稻麥禾香。善財走著走著,汗流浹背,口乾舌燥,十分難受。想起那柳暗花明人流擁擠的福城故鄉,不免掉下幾滴熱淚。
但是想到文殊師利菩薩的教誨:「按德雲比丘說的去辦,就能解脫眾生苦難」。又想到那石碑上刻的「尊重吾師向南去,百城煙雨渺無窮」。
他們對我那麼尊重,寄託那麼大的期望。我已發菩提心,雖然前去的路途還遠,遇事還多。但是為了淨化世間,利樂有情,應該精進勇猛地向南行。這才開始,怎能退縮呢?
於是打起精神,鼓足勇氣,問過好多好多的人,走過好多好多坎坷不平的路,忍受了好多腰酸腿疼的苦,才來到了妙峰山下。看到那巍峨雄偉的山,峰插雲霄,懸岩絕壁,要想攀登,談何容易?比上青天還難。
善財並非等閒之輩,他已發菩提心,要加入文殊師利的行列,有捨己為人,淨化人間的雄心。一步步往上爬,到處尋找,哪裡有德雲比丘的蹤跡呢?連房子也沒有,更沒有一個人。
可是他並不灰心,爬懸岩,過澗溪,竟找了七日七夜。最後在一個石壁上發現一首墨蹟未乾的詩。曰:
德雲常在妙高峰,行繞山頭無定蹤。
七日既雲尋不見,一朝何故卻相逢。
發心住處師緣合,普見門中佛境容。
回首夕陽坡下望,白雲青帳萬千重。
善財讀罷,心生歡喜,德雲比丘定在眼前。他四處張望,不見人影。又穿石洞,爬懸岩,東走西串,還是沒有人影。他想:「這詩墨蹟未乾,他又藏在哪裡呢?」
但他還是不灰心,不休息,繼續尋找,凡是可以容人的地方都看過,還是沒有人。善財累了,想在石上歇一會。可是看看日落西山,天色已晚。又想到詩上說的“德雲常在妙高峰,行繞山頭無定蹤”,但沒有蹤跡,怎能找到呢?善財埋頭尋思,不得其解。抬頭一望,對面山頂上卻站著一個人。
善財急忙跨過小溪,爬上山頭,走到他的面前,頂禮其足,向右繞三帀,虔誠說道:「善知識,我已發菩提心,決心作造福人間的事,可是我仍不曉得要如何來學習菩薩行門?如何修行菩薩行門呢?乃至於應如何從普賢的大行中,速疾得到圓滿呢?文殊師利菩薩教導我前來請教,聽聞您善能誘導教誨,願您慈悲憐憫開示於我,菩薩要如何成就無上正等正覺?」
摘錄宣化上人【華嚴經淺釋】補充:
這是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開始,第一位就是德雲比丘,這是文殊師利菩薩介紹他去向德雲比丘參師的。並不是他自己偷偷去的,也絶對不是「文殊師利菩薩沒有那麼大的道德,不會教導我,所以我去拜德雲比丘做師父。」
善財童子並不是這樣子,這是文殊師利菩薩命令他,叫他去親近德雲比丘,向他請教而去參師的。可是人往往都弄得糊裡糊塗,而說:「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那我五十四參也不多嘛!」
因此,這樣說搞得佛教大亂,人人都爭取弟子,爭奪他人的弟子,而教他人說:「你要參師了,你要再皈依啊!」那麼,這樣子就以訛傳訛,以盲引盲,搞得皈依的人以為皈依越多越好,皈依多就消業障。
究竟消除多少業障?他也不知道,就是這麼糊裡糊塗,這即是所謂的「懵懂傳懵懂」!
透過AI幫幫忙,即時回報30大商城特價折扣
商品歷史價格一目了然,絕對不買貴
註冊iFind會員 + 將商品加入我的最愛
即可獲得第一手降價通知!
來iFind找特賣會就對啦~~
難上加難的菩薩道
德雲比丘並不看他,兩眼平視前方,話音祥和地答道:「善哉!善哉!好孩子,你既然已發菩提心並能誠心詢問菩薩行門,這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現在你所求的菩薩行門有哪些呢?
一、不容易求得的菩薩行,你也能求得。
二、不容易求得的菩薩境界,你也能求得。
三、不容易求得菩薩出離三界的道,你也能求得。
四、不容易求得菩薩的清淨道,你也能求得。
五、不容易求得菩薩清淨廣大的心,你也能求得。
六、不容易求得菩薩成就的神通,你也能求得。
七、不容易求得菩薩示現的解脫門,你也能求得。
八、不容易求得菩薩示現於世界的一切所作業境界,你也能夠求得。
九、不容易求得菩薩隨順眾生的心,你也能求得眾生,而逐機隨順。
十、不容易求得菩薩生死的湼槃門,你也能求得,所謂「不住湼槃,是生死門。不住生死,即湼槃門」。
十一、不容易求得菩薩觀察有為和無為,心裡沒有一點執著的智慧,你也能求得,明瞭非一非異的道理,心無所著的智慧,也就是能速滿普賢的大行。
這種種難上加難的事,只要你一心堅定求菩薩道,你一定能夠求得。
憶念一切諸佛境界的「念佛法門」
我現在告訴你:「我已經得到“觀境自在”,“作用自在”,“智決斷”,信無猶豫的“勝解三昧”。我的信眼清淨,了見分明,我決斷的智慧光明能照耀一切。
我能用信眼善巧地來普遍觀察一切境界、一切色相,離開一切障礙,什麼境界我都認識,並且具足清淨一行的三昧。我還能夠往來十方一切國土,恭敬供養一切諸佛。又能經常憶念一切諸佛名號,能總持一切諸佛正法,能常見十方一切諸佛。
就是所說的見於東方,一個佛世界,兩個佛世界,乃至於十佛、百佛、千佛、億佛、百億佛、千億佛、百千億佛那麼多的佛。乃至於無數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那麼多的佛。
甚至見閻浮提像微塵那麼多的諸佛,四天下微塵數的諸佛,千世界微塵數的諸佛,二千世界微塵數的諸佛,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的諸佛。佛刹那麼多微塵數的諸佛,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那麼多的諸佛。不但東方這個世界是這樣子,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等方向的世界也都是如此。
在每一方向中,所有諸佛,都以種種的色相,種種的形貌,種種的神通,種種的遊戱,種種法會來莊嚴道場,用種種的光明,照耀著一切,種種佛國土,種種人壽命,隨順一切眾生種種心裡所歡喜的,而示現出種種成正覺,成佛的法門。在大眾法會裡說法教化眾生。
好孩子,我僅僅得到此憶念一切諸佛境界的三昧,以智慧光明普見一切諸佛的法門。我又豈能瞭解知道一切諸菩薩無邊的智慧,清淨的行門呢?
所謂智慧光明普照的念佛法門,能常常見到一切諸佛國土的種種宮殿,完全莊嚴清淨的境界。
又有令一切眾生念佛的法門,隨順一切眾生心裡所歡喜的,完全令他們見到佛,而得到清淨無為的妙道。
又有令眾生安住於佛的十力中,而念佛號的法門,使令眾生證入佛的十力。
又有令眾生安住在佛法裡的念佛法門,能見無量佛,聽聞正法。
又有照耀諸方的念佛法門,能完全看見一切諸世界中,眾生所造的業,有差別或者沒有差別的諸佛大海。
又有證入不可見處的念佛法門,完全看見一切微細的境界中,諸佛自在神通的事情。
又有能住於諸劫中的念佛法門,在一切長遠時間的劫中,能常見到如來的所行所作,無有暫捨。
又有住於一切時的念佛法門,在一切時都常見如來,和佛同住,不捨離的境界。
又有住於一切佛刹的念佛法門,在一切國土中,都看見佛身,相好光明超過所有的一切,沒有可以相比的境界。
又有住於一切世的念佛法門,能隨順自心之所欲樂,而普徧見到三世諸佛的境界。
又有住於一切境界的念佛法門,普徧在一切諸境界中,見諸佛次第示現成佛的境界。
又有住於寂滅的念佛法門,在一念中,能見到一切刹和一切諸佛示現湼槃的境界。
又有住於遠離的念佛法門,在一念中,見一切佛,從他們所住的道場出去,而往詣到其他世界道場的境界。
又有住於廣大的念佛法門,心常觀察一一佛身,充徧一切諸法界的境界,無欠無餘。
又有住於微細的念佛法門,在一毛端中,有不可說那麼多的佛出現,都到他們的道場而承事禮拜。
又有住於莊嚴的念佛法門,在一念中,見一切刹都有諸佛成等正覺,示現神通變化的境界。
又有住於能事的念佛法門,見一切佛出現於世間,放智慧的光明,大轉法輪的境界。
又有住於自在心的念佛法門,知道隨順自心所有的欲樂,一切諸佛示現其像的境界。
又有住於自業的念佛法門,知道隨順一切眾生所積集的業,現其影像,受種種的果報,令其覺悟而出離三界。
又有住於神變的念佛法門,見佛所坐的廣大蓮華,周徧法界而開敷,來為眾生說法。
又有住於虛空的念佛法門,來觀察如來所有的身雲,莊嚴法界虛空界的境界充滿。
我只得到前邊所說的念佛法門,我怎麼會知道其他菩薩所說的法,和他所修行的功德行呢?
好孩子,在南方有一個國家,名字叫海門國。那兒有一位聖人比丘,名字叫海雲。這位比丘以觀海為法門,以普眼法雲潤澤一切,其心深廣悲雲。你前去請教他:「菩薩怎麼樣學習菩薩所修行門,和菩薩所修行的道?」
海雲比丘能夠為你詳詳細細的分別解說,如何發起廣大善根的因緣。好孩子,海雲比丘會令你證入廣大的助道位,生出廣大善根的力量;他會為你解說發菩提心的因,令你生起廣大佛乘的光明,令你修行廣大波羅蜜到彼岸的法門,證入一切廣大行門的海,圓滿廣大誓願的法輪;令你清淨廣大的莊嚴門,生出廣大慈悲的力量。
在德雲比丘開示完畢,善財童子向德雲比丘頂禮叩頭,行頭面接足皈命禮後,便向右繞德雲比丘,然後辭退而去,眼看暮色已降,大地一片黑暗,善財就在石岩腳下過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善財起來,看見南方一片綠色,大地變得朝氣蓬勃,氣象萬千,不像前幾日憔悴、沉寂。善財心情舒暢,急往南方海門國進發。
上述內容經文:
向勝樂國。登妙峰山。於其山上,東西南北,四維上下,觀察求覓。渴仰欲見德雲比丘。經於七日。見彼比丘。在別山上,徐步經行。
見已往詣。頂禮其足。右繞三帀。於前而住。作如是言。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行?乃至應云何於普賢行疾得圓滿?我聞聖者,善能誘誨。唯願垂慈,為我宣說。云何菩薩而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時德雲比丘告善財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復能請問諸菩薩行。如是之事。難中之難。
所謂求菩薩行。求菩薩境界。求菩薩出離道。求菩薩清淨道。求菩薩清淨廣大心。求菩薩成就神通。求菩薩示現解脫門。求菩薩示現世間所作業。求菩薩隨順眾生心。求菩薩生死涅槃門。求菩薩觀察有為無為。心無所著。
善男子。我得自在決定解力。信眼清淨。智光照耀。
普觀境界。離一切障。善巧觀察。普眼明徹。具清淨行。往詣十方一切國土。恭敬供養一切諸佛。常念一切諸佛如來。總持一切諸佛正法。常見一切十方諸佛。
所謂見於東方一佛。二佛。十佛。百佛。千佛。百千佛。億佛。百億佛。千億佛。百千億佛。那由他億佛。百那由他億佛。千那由他億佛。百千那由他億佛。乃至見無數,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佛。乃至見閻浮提微塵數佛。四天下微塵數佛。千世界微塵數佛。二千世界微塵數佛。三千世界微塵數佛。十佛刹微塵數佛,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刹微塵數佛。如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一一方中,所有諸佛,種種色相。種種形貌。種種神通。種種遊戲。種種眾會莊嚴道場。種種光明無邊照耀。種種國土。種種壽命。隨諸眾生種種心樂,示現種種成正覺門。於大眾中而師子吼。
善男子。我唯得此憶念一切諸佛境界智慧光明普見法門。豈能了知諸大菩薩無邊智慧清淨行門。
所謂智光普照念佛門,常見一切諸佛國土種種宮殿悉嚴淨故。令一切眾生念佛門,隨諸眾生心之所樂,皆令見佛得清淨故。令安住力念佛門,令入如來十力中故。令安住法念佛門,見無量佛聽聞法故。照耀諸方念佛門,悉見一切諸世界中等無差別諸佛海故。入不可見處念佛門,悉見一切微細境中諸佛自在神通事故。住於諸劫念佛門,一切劫中,常見如來諸所施為,無暫捨故。住一切時念佛門,於一切時常見如來親近同住,不捨離故。住一切刹念佛門,一切國土,鹹見佛身,超過一切無與等故。住一切世念佛門,隨於自心之所欲樂,普見三世諸如來故。
住一切境念佛門,普於一切諸境界中,見諸如來次第現故。住寂滅念佛門,於一念中,見一切刹一切諸佛示涅槃故。住遠離念佛門,於一念中,見一切佛,從其所住而出去故。住廣大念佛門,心常觀察一一佛身,充徧一切諸法界故。住微細念佛門,於一毛端,有不可說如來出現,悉至其所而承事故。住莊嚴念佛門,於一念中,見一切刹皆有諸佛成等正覺現神變故。住能事念佛門,見一切佛出現世間,放智慧光,轉法輪故。住自在心念佛門,知隨自心所有欲樂,一切諸佛現其像故。住自業念佛門,知隨眾生所積集業,現其影像令覺悟故。住神變念佛門,見佛所坐廣大蓮華,周徧法界而開敷故。住虛空念佛門,觀察如來所有身雲,莊嚴法界虛空界故。
而我云何能知能說彼功德行。善男子。南方有國,名曰海門。彼有比丘,名為海雲。汝往彼問。菩薩雲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
海雲比丘能分別說發起廣大善根因緣。善男子。海雲比丘當令汝入廣大助道位。當令汝生廣大善根力。當為汝說發菩提心因。當令汝生廣大乘光明。當令汝修廣大波羅蜜。當令汝入廣大諸行海。當令汝滿廣大誓願輪。當令汝淨廣大莊嚴門。當令汝生廣大慈悲力。
時善財童子,禮德雲比丘足。右繞觀察,辭退而去。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登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