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童子.jpg

《華嚴經之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第一篇前言:能讓家裡七寶閣樓爆滿,還每天不間斷從地底下冒出金、銀、真珠、瑪瑙等財寶的芽,是怎麼做到的?

本文重點:
1、文殊菩薩和善財初相見 
2
、善財的背景與過去
3、善財發大願
4、文殊菩薩給善財提點

本文參錄宣化上人主講「大方廣佛華嚴經淺釋」

 

心得啟示:

從發心願意除滅眾生的苦,令他們離苦得樂,並為一切世間眾生,甘願修行菩薩所修行的行門,這樣才算成就願海,實為菩薩道的入門,才能進而毫不懈怠地尋求無上覺道。

假若能夠進入菩薩所行方便的大海,安住於佛的覺道上,能常隨佛菩薩學,將來一定能成就一切的智慧,成就菩提的覺道。

如果你想得到一切智慧中的智慧,就應該下定決定來求真正的善知識,千萬不可以馬馬虎虎,要親近真正的善知識,聽善知識的教化。千萬不能面從心違、口是心非。所以,學佛法的人,切記不要見四眾過,要虛懷若谷,渴仰之心求法啊!

 


第一回

文殊師利菩薩到福城宣法

這一天,文殊師利菩薩從他所住的地方向南走去。為什麼向南走呢?因為南邊是主陽,屬火,能發生萬物,也是表示善財增長行的緣故。所以屬於明理的人,要明白一切的道理,便往南邊去學習佛法。

到了人的福城的東邊,福是人有福德,有道德,有修行,有智慧。在這城市居住的人,多有福德,故曰福城。他們在莊嚴幢娑羅樹林這個地方的,這是過去諸佛在這兒修道,在這兒居住,教化眾生的一個地方。

這邊有一座大塔,有一間大廟,也是所有佛往昔在無量劫以前,修行菩薩道的行門。佛在這兒修行,難行能行,難捨能捨,難忍能忍,難吃能吃,難受能受,因為這個緣故,所以這個娑羅林,名稱普聞,無量佛刹都知道這個大塔廟處。

這個地方常常被天上的天人、龍、的夜叉(速疾鬼)、乾闥婆(玉帝的樂神)、阿修羅(好勇鬥狠的眾生)、迦樓羅(大鵬金翅鳥)、緊那羅(玉帝的法音樂神)、摩睺羅伽(大蟒神)、人和非人等之所供養。

塔廟是歸宗之所,日照三藏說:「此城在南天竺,城東大塔是古佛之塔,佛在世時,已有此塔,其塔極大,東面鼓樂供養,西面不聞。」

文殊師利菩薩和他的眷屬,到這個大塔廟後,就停留在這個地方宣說「普照法界經」。在說這一部「普照法界經」的時候。大海中,無量百千億那麼多的龍王,都來到法會道場。

他們聽完「普照法界經」後,各自都深深厭惡自己成為龍,各各專心祈求佛道,希望能把這個龍身的業報都捨盡,他們想生到人間,或者天上去。在聽完「普照法界經」後,有一萬多的龍族於當下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不退轉。

更有無量無數那麼多的三乘眾生,菩薩乘、聲聞乘、緣覺乘,在聽完「普照法界經」後各自得到開悟。

 

吸引大批福城大眾前來聽法

生活在這福城裡的人,一聽說文殊師利菩薩,要在莊嚴幢娑羅林中的大塔廟裡說法,便紛紛從福城裡出來,匯集到於大塔廟。

有一位在家居士,名字叫大智。他跟與五百位優婆塞眷屬一起來到這個地方(優婆塞,是近事男,常親近比丘而承事的男居士)。有須達多優婆塞、婆須達多優婆塞、福德光優婆塞,有名稱優婆塞,施名稱優婆塞、月德優婆塞、善慧優婆塞、大慧優婆塞、賢護優婆塞、賢勝優婆塞等等共五百位優婆塞,都一起來到文殊師利童子的道場。頂禮並右向繞文殊師利菩薩三帀,然後退坐到一邊去。

還有五百位優婆夷(近事女,親近比丘尼而承事的女居士)。有大慧優婆夷、善光優婆夷、妙身優婆夷、可樂身優婆夷、賢優婆夷、賢德優婆夷、賢光優婆夷、幢光優婆夷、德光優婆夷、善目優婆夷等等五百位優婆夷,一起來到文殊師利童子的道場裡,頂禮文殊師利菩薩並向右繞三帀,然後退坐到一邊聽法。

在這時候又有五百童子,有善財童子為首,其次有善於修行童子、善於持戒童子、善於威儀童子、善於勇猛精進童子、善思惟童子、善於有智慧童子、善於覺悟童子、慈眉善目童子、善臂童子、善光明童子等等五百多位童子,一起來到文殊師利菩薩的道場,頂禮並向右繞文殊師利菩薩三帀,然後退坐到一邊去。

另外,又有五百位童女,有善賢淑童女、大智居士女童女、賢淑而有德行、有名稱童女、美顏童女、堅慧童女、賢德童女、有德童女、梵授童女、德光童女及善光童女等等五百位童女,也一起來到文殊師利菩薩的道場,頂禮並向右繞文殊師利菩薩三帀,然後退坐到一邊去。

這個時候,文殊師利童子知道福城的人民,都已經齊來聚集。他便隨順福城人們心裡所喜歡的姿態,現自在身,威儀光明照耀三千大千世界籠照住大眾。並以自在的大慈,令所有的大眾都得到清涼。以自在的大悲,起說法的心。以自在的智慧,順應大眾心裡所歡喜的。以廣大的無礙辯才,來為所有大眾說法。

 

善財童子的背景與奇跡

在這個時候,文殊師利菩薩觀察善財童子,是什麼因緣而有善財這個名字?才知道這位童子初入母胎的時候,就在他家房子裡,自然而然湧出七寶樓閣。在七個樓閣的下邊,有七種寶藏,正藏在土地裡被覆蓋著。而地面上,土地自自然然就裂開生出七寶的苗芽,這七寶就是所謂的金、銀、瑠璃、玻瓈、真珠、硨磲、瑪瑙等七種寶的芽。

文殊師利菩薩再觀察善財童子,也是經過十月懷胎,然後誕生到人間來。他的身體,和四肢百骸,都非常的端正妙好,具足圓滿。母親懷他的十個月中, 家裡的七大寶藏,各有多少呢?長寬高用手肘來量,各有七個手肘那麼長,這七寶從地裡自然湧現出來,光明徧照。

還不只這樣,在他家宅中,自然就有五百種寶器,種種寶物,裝滿他的家。就連金鋼鑽做的器皿裡,也盛滿了一切珍貴的香;在香器裡,又盛滿種種華貴的衣服;而在美玉製的器皿中,也盛滿了種種上等美味的飲食;在摩尼寶做的器皿中,裝滿了種種殊勝奇異的珍寶。

金器裡邊盛著銀子,銀器裡邊盛著金子;在金銀的器皿中,裝滿了瑠璃,及摩尼寶;在玻瓈的器皿中,盛滿了硨磲;在硨磲的器皿中,盛滿了玻瓈;在瑪瑙的器皿中,盛滿了真珠;在真珠的器皿中,盛滿了瑪瑙;在火摩尼的器皿中,又盛滿了水摩尼;在水摩尼的器皿中,盛滿了火摩尼。

像這樣一共有五百種寶器,自然出現。不止如此,虛空中又像下雨一樣落下一切的珍寶及財物,家裡的所有倉庫,全部都滿滿的沒有空隙。因為有這種祥瑞的徵兆,所以他的父母眷屬,和相命批八字的相師,都稱呼這小孩子,名叫「善財」。

文殊菩薩又知道這個善財童子,在往昔已曾經供養過去諸佛,共已深種善根,對於佛道也具足廣大的信解。他常常歡喜親近一切善知識,身語意業都是清淨的,沒有一點過失。

他修清淨的菩薩道,求一切智慧,希冀自己成就,能作為佛法的人間載器。他的心清淨如同虛空,沒有妒嫉、沒有障礙、沒有自私、也沒有自利,什麼染汚都沒有了,只是一心迴向無上的正等正覺,所以處世一切一切都沒有障礙。

 

文殊菩薩對善財的開示

文殊師利菩薩觀察完善財童子後為善財及所有的與會大眾開示說法,所說的法包含了〝一切佛積集種種善根功德的法〞(積集萬行);〝說一切佛相續傳承,不斷佛的慧命法〞(念念不斷);〝又說一切佛次第的法,那一位佛先成佛,那一位佛後成佛,成佛的次第法〞;〝又為他說一切佛的眾會道場清淨法〞;〝又說一切佛的法輪化導一切眾生的法〞;〝又說一切佛的色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的法〞;〝又說一切佛的法身成就的法〞;〝又說一切佛的言辭和辯才的法〞;〝又說一切佛的光明照耀智慧法〞;〝又說一切佛平等無二的平等法〞。

文殊師利菩薩說完法,殷勤勸喻善財童子和大眾,希望他們能夠增長勢力,每個人心中都充滿無限歡喜,並發無上正等正覺的心。在場的大眾和善財童子,都能憶念過去無量劫生生世世中,他們所修的善根。文殊菩薩並針對眾生根機各別應機說法,然後才離開道場。

從文殊師利菩薩處,聽到佛法有無法計量種種微妙功德的善財童子,就一心想求得更多無上至高正等正覺。於是在散會後,一直跟在文殊師利菩薩後面。

 

善財童子發菩提心

善財邊跟著文殊師利菩薩,口中邊念說:

欲界、色界、無色界像一座城郭,憍慢像城牆,六趣像門,人很容易掉到情情愛愛的池子淹死,因為人都愚癡覆蓋,智慧就不會現前。貪來貪去,發瞋易怒,邪知邪見,把正知正見都遮蔽著,諂媚和妄語就像縛馬的韁繩,令人一點自由也沒有,也因為貪瞋痴所以墮入於三惡道。我希望佛能注意我一下,來觀察觀察,我正在這裡受苦!

我希望佛以慈悲的光明來照察我,看看我,救救我,令我離苦得樂。

我希望佛大發慈悲,垂愍教化誘導我、慈悲守護我。令我常常走到康莊平坦的大道上。

請佛為我開示解脫的法門。

請佛指示我菩提的道路。

請指示我大乘的法門。

我希望能住在佛正知正見的果地,過去、未來、現在所有諸佛,都能周徧充滿的地方。希望佛令我能夠發大願、發大悲心、具足信心、堅忍心、慈愍心、功德、總持與辯才,擁有清淨梵行、三昧定力、敲法鼓,乘坐在這佛車上去教化眾生。

並請佛賜給我四攝法門。願佛令我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來守護這種法門。我不畏眾生難調難化,不怯萬行難修,請佛令我行使這種法門。也希望佛令我得到這種一切都沒有障礙法乘。

我祈求佛令我得到和法界虛空是一樣平等這種妙乘。

希望佛令我得到能令眾生了生脫死這種妙乘。

希望佛令我也得到能普徧滿足眾生願望這種的妙乘。

希望佛令我得到能利益一切眾生這種力量。

願佛令我得到普運眾生由生死此岸達到涅槃彼岸的力量。

願佛令我得到能把眾生從凡夫地運到佛地這種力量。

請佛慈悲照顧我善財童子。

 

文殊師利菩薩提點

在這時候,文殊師利菩薩好像象王迴顧似的,回頭觀看善財童子說:「很好啊!很好啊!你真是個好男子,在過去曾已經發無上正等正覺的道心。現在你又想親近所有的善知識,來問菩薩所修行的法門,及菩薩所修行的道,這是件非常好的一件事。

好孩子,你親近供養一切善知識,正是具足一切智慧最初的機緣,所以對於這一點切記千萬別生出疲厭的心。」

善財童子回答說:「我唯獨希望聖者能夠廣泛為我演說,菩薩應該如何學習、怎樣來修一切菩薩所修的行門?怎樣趣入菩薩所趣入的行門?怎樣去行持菩薩所行持的行門?怎樣能清淨菩薩所修行的行門?怎樣能證入菩薩所修行的行門?怎樣能成就菩薩所修行的行門?怎樣能隨順菩薩所修行的行門?怎樣能憶念菩薩所修行的行門,而念念不忘?怎樣能增廣菩薩所修行的行門?怎樣能令普賢菩薩的行門,很快的就得到圓滿了?」這是善財童子問文殊師利菩薩的問題。

文殊師利菩薩,稱讚善財童子說:「你現在來到我這裡,能求無上的菩薩道,發起救度眾生的大悲心,而毫不懈怠地尋求無上覺道,現在你已經發廣大的誓願,願意除滅眾生的苦,令他們離苦得樂,並普徧為一切世間眾生,修行菩薩所修行的行門,還願意修行普賢菩薩所修的行門。現在你已成就一切的願海,具足菩薩所修行的行門。

假若你能夠進入菩薩所行方便的大海,安住於佛的覺道上,能常隨佛菩薩學,你將來一定能成就一切的智慧,成就菩提的覺道。成就圓滿一切大願。世間所有眾生,聽到你所發的願,都生大歡喜心。他們都發無上正等正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願意學習普賢菩薩所修行的大法。

好孩子,如果眾生能夠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事是很不容易的。在發心之後,又能夠上求菩薩所修行的行門,這是更加倍的困難,比發菩提心更難啊!」

好孩子,如果你想得到一切智慧中的智慧,就應該下定決定來求真正的善知識,千萬不可以馬馬虎虎,要親近真正的善知識,聽善知識的教化。

善知識有五種:
一、知道認識世間的因果,而令眾生修行斷除習氣。
二、厭惡世樂,而欣樂涅槃。
三、有大悲心相心修度。
四、以無相的智慧令眾生修行。
五、令眾生無障礙,修行圓滿普賢行。

善男子,你要知道,不可以生出疲倦或者懶惰懈怠的心,要時時刻刻拿出一種真誠懇切的心。去親近善知識,見到善知識,也不要生出一種自以為足夠的心,要真正相信善知識所教化的道理。

對於善知識所有教誨你的道理,一定要生出深切的信心,也應該隨順善知識的教誨去實行,不要面從心違,口是心非。善知識有時候用善巧方便的法門,來教化眾生。你親近善知識,不要吹毛求疵,說善知識有什麼過錯!又有什麼不對啦!盡在無理取鬧,找善知識的錯誤。

所以說,這是很不容易的,親近善知識,有的時候一久,就覺得這個也不對,那個也不好。但是文殊師利菩薩警惕善財童子,不可以有這種思想。

所以,學佛法的人,切記不要見四眾過,要虛懷若谷,渴仰之心求法啊!

 

善財出發親近善知識

好孩子,從這裡向南走去,有一片國土名叫勝樂。在這國土中,有一座妙峰山,有一位比丘在那兒修行,這比丘叫德雲比丘,他的德行有如雲一樣高。你現在可以到那兒去請教他「菩薩怎麼樣可以學習菩薩行?」

他雖然是一位比丘,但他是外現是聲聞身,內密是菩薩行。他也是位菩薩,所以他知道菩薩怎樣修菩薩行,知道的清清楚楚。甚至於菩薩該怎麼樣修行普賢菩薩所修的行門,而速疾得到圓滿,德雲比丘將會為你詳細解說。

這時,善財童子聽了這話後,開心的跳躍起來,然後向文殊師利菩薩叩頭頂禮,向右繞無數次,目不暫捨的瞻仰文殊師利菩薩。本來善財童子已經沒有情感和愛戀之心,但是看了文殊師利菩薩的慈悲德相,感動得就涕淚悲泣。他向文殊師利菩薩告辭,便向南方走去,出發去見第一位善知識「德雲比丘」。


IFIND.png

  

透過AI幫忙,即時回報30大商城特價折扣​​​​
商品歷史價格一目了然,絕 對 不 買      
  註冊iFind會員 + 將商品加入我的最愛  
    即可獲得第一手降價通知!  
來iFind找特賣會就對啦~~

 註冊iFind   


上述內容經文: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勸諸比丘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漸次南行。經歷人間。至福城東。住莊嚴幢娑羅林中。往昔諸佛曾所止住。教化眾生大塔廟處。亦是世尊於往昔時修菩薩行。能捨無量難捨之處。是故此林名稱普聞無量佛刹。此處常為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與非人之所供養。

時文殊師利與其眷屬,到此處已。即於其處說普照法界修多羅,百萬億那由他修多羅以為眷屬。說此經時,於大海中,有無量百千億諸龍,而來其所。聞此法已。深厭龍趣。正求佛道。咸捨龍身,生天人中。一萬諸龍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轉。復有無量無數眾生於三乘中各得調伏。

時福城人,聞文殊師利童子,在莊嚴幢娑羅林中大塔廟處。無量大眾,從其城出,來詣其所。時有優婆塞,名曰大智。與五百優婆塞眷屬俱。所謂須達多優婆塞。婆須達多優婆塞。福德光優婆塞。有名稱優婆塞。施名稱優婆塞。月德優婆塞。善慧優婆塞。大慧優婆塞。賢護優婆塞。賢勝優婆塞。如是等五百優婆塞俱。來詣文殊師利童子所,頂禮其足,右繞三帀,退坐一面。

復有五百優婆夷,所謂大慧優婆夷。善光優婆夷。妙身優婆夷。可樂身優婆夷。賢優婆夷。賢德優婆夷。賢光優婆夷。幢光優婆夷。德光優婆夷。善目優婆夷,如是等五百優婆夷,來詣文殊師利童子所,頂禮其足,右繞三帀,退坐一面。

復有五百童子。所謂善財童子。善行童子。善戒童子。善威儀童子。善勇猛童子。善思童子。善慧童子。善覺童子。善眼童子。善臂童子。善光童子。如是等五百童子。來詣文殊師利童子所,頂禮其足,右繞三帀,退坐一面。

復有五百童女,所謂善賢童女。大智居士女童女。賢稱童女。美顏童女。堅慧童女。賢德童女。有德童女。梵授童女。德光童女。善光童女,如是等五百童女,來詣文殊師利童子所,頂禮其足,右繞三帀,退坐一面。

文殊師利童子知福城人悉已來集,隨其心樂現自在身,威光赫奕蔽諸大衆;以自在大慈令彼清涼,以自在大悲起說法心,以自在智慧知其心樂,以廣大辯才將爲說法。—大方廣佛華嚴經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如是觀察善財童子已,安慰開喻,而爲演說一切佛法。所謂:說一切佛積集法,說一切佛相續法,說一切佛次第法,說一切佛衆會清淨法,說一切佛法輪化導法,說一切佛色身相好法,說一切佛法身成就法,說一切佛言辭辯才法,說一切佛光明照耀法,說一切佛平等無二法。爾時,文殊師利童子爲善財童子及諸大衆說此法已,殷勤勸喻,增長勢力,令其歡喜,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又令憶念過去善根;作是事已,即於其處,複爲衆生隨宜說法,然後而去。

爾時,善財童子從文殊師利所聞佛如是種種功德,一心勤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隨文殊師利。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如象王迴。觀善財童子。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復欲親近諸善知識。問菩薩行。修菩薩道。善男子。親近供養諸善知識。是具一切智最初因緣。是故於此勿生疲厭。

善財白言。唯願聖者。廣為我說。菩薩應云何學菩薩行。應云何修菩薩行。應云何趣菩薩行。應云何行菩薩行。應云何淨菩薩行。應云何入菩薩行。應云何成就菩薩行。應云何隨順菩薩行。應云何憶念菩薩行。應云何增廣菩薩行。應云何令普賢行速得圓滿。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為善財童子,而說頌言。

「善哉功德藏,能來至我所,發起大悲心,勤求無上覺。已發廣大願,除滅衆生苦,普爲諸世間,修行菩薩行。若有諸菩薩,不厭生死苦,則具普賢道,一切無能壞。福光福威力,福處福淨海;汝爲諸衆生,願修普賢行。汝見無邊際,十方一切佛,皆悉聽聞法,受持不忘失。汝於十方界,普見無量佛,成就諸願海,具足菩薩行。若入方便海,安住佛菩提,能隨導師學,當成一切智。汝遍一切刹,微塵等諸劫,修行普賢行,成就菩提道。汝于無量刹,無邊諸劫海,修行普賢行,成滿諸大願。此無量衆生,聞汝願歡喜,皆發菩提意,願學普賢乘。」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說此頌已。告善財童子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求菩薩行。善男子。若有眾生。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事為難。能發心已。求菩薩行。倍更為難。

善男子。若欲成就一切智智。應決定求真善知識。

善男子。求善知識,勿生疲懈。見善知識,勿生厭足。於善知識所有教誨,皆應隨順。於善知識善巧方便,勿見過失。

善男子。於此南方,有一國土,名為勝樂。其國有山,名曰妙峰。於彼山中,有一比丘,名曰德雲。汝可往問。菩薩云何學菩薩行。菩薩云何修菩薩行。乃至菩薩云何於普賢行,疾得圓滿。德雲比丘當為汝說。

爾時善財童子聞是語已,歡喜踊躍。頭頂禮足。繞無數帀。殷勤瞻仰。悲泣流淚。辭退南行。


願以上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登極樂國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達仁筆記 的頭像
    達仁筆記

    達仁筆記

    達仁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