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1.png

如何才是大乘的見解

唐中宗禪龍元年(公元七○五)正月十五日,則天太后和中宗皇帝下詔書說:『朕曾迎請惠安和神秀兩位大師到宮中來供養,在治理紛繁的政務餘暇,經常參究一佛乘的教理。但是兩位大師都很謙遜的推讓說:「南方有惠能禪師,曾受五祖弘忍大師密傳衣法,是傳佛心印的人,可以迎請他來參問。」現在派遣宮中內侍官薛簡,帶著詔書速往迎請。希望大師慈悲,迅速來京。』

六祖接到詔書之後,上表稱病謝辭,表示願意在山林終其一生。 
薛簡便說:『京城裡的禪師們都說:「想要體會佛道,必須要坐禪,修習禪定功夫;如果不透過坐禪習定而能得到解脫,那是不可能的事。」不知道大師的看法如何?』

六祖說:『道要從自心去悟,怎麼是在坐呢?經上說:「如果有人想從坐臥相見到如來,這就是行邪道。為甚麼呢?因為如來是無所來,也無所去。」無生無滅就是如來的清淨禪,諸法空寂就是如來的清淨坐。究竟的真理本來無有一法可證,那裡還有甚麼坐或不坐呢?』

道沒有明暗 煩惱即菩提

薛簡說:『弟子回京城以後,皇上必定要問我,希望大師慈悲,指示佛法心要,讓我能奏聞皇太后與皇上兩宮,並且告訴京城中所有學道的人。這就好比點亮了一盞燈,輾轉燃點百千盞燈,使幽暗的地方全被照亮,光明將永無窮盡。』

六祖說:『道沒有明、暗的分別,明、暗是新舊更替的意義。說光明永無窮盡,也是有盡,因為明暗是互相對待所建立的名稱。《維摩經》說:「佛法是無可比擬的,因為沒有對待的原故。」』
薛簡說:『明譬如智能,暗譬如煩惱。修學佛道的人如果不用智慧的光去照破無明煩惱,如何能出離無始無終的生死呢?』
六祖說:『煩惱就是菩提,並不是兩個東西,也沒有甚麼區別。如果說要用智慧的光來照破無明煩惱,這是聲聞、緣覺二乘人的見解,也就是以羊車、鹿車譬喻的根機。有上智大乘根性的人都不會作這樣的見解。』

薛簡問:『如何才是大乘的見解呢?』
六祖說:『明和無明,在凡夫看來是不同的兩種東西,有智慧的人了達它的性體沒有兩樣,這無二的性體,就是真如實性。所謂實性,在凡愚身上並不曾減少,在聖賢身上也不會增加,住於煩惱之中不會散亂,處於禪定之中也不滯空寂,不是斷滅,也不是恒常,沒有來也沒有去,不在中間也不在內外。不生不滅,性相一如,永不改變,稱之為道。』

不生不滅 本來就無生也無所謂滅

薛簡又問:『大師所說的不生不滅,和外道所說的有甚麼不同呢?』
六祖說:『外道所說的不生不滅,是以滅來終止生,以生來顯現滅,如此滅還是不滅,生也只是說不生。我所說的不生不滅,本來就是無生,現在也無所謂滅,所以和外道不同,如果你想要知道佛法要旨,只須對一切善惡諸法都不去思量,自然就能悟入清淨心體,澄明常寂,妙用無窮。』

薛簡得到指示教誨,忽然大悟,於是禮謝辭別大師,回到京師,將六祖的話表奏皇帝。

同年的九月三日,又有詔書獎諭六祖說:『大師以年老多病辭召,願意終身在山林中為朕而修道,真是國家的福田!大師猶如維摩詰居士,托疾居住毗離耶城,弘揚大乘佛法,傳授諸佛心印,講說不二法門。薛簡回宮表奏大師所指授的如來知見,是朕積善而有餘慶,宿世種下的善根,所以才能幸逢大師出世教化,得到頓悟上乘的妙理,承蒙大師法恩,當頂戴感激不盡!』

同時並奉送磨衲袈裟及水晶缽,敕令韶州刺史重修寺院,賜名六祖的新州故居為國恩寺。


六祖惠能像.jpg

護法品第九    (原文)

神龍元年上元日。則天中宗詔云。朕請安秀二師。宮中供養。萬幾之暇。每究一乘。二師推讓云。南方有能禪師。密授忍大師衣法。傳佛心印。可請彼問。今遣內侍薛簡。馳詔迎請。願師慈念。速赴上京。

師上表辭疾。願終林麓。薛簡曰。京城禪德皆云。欲得會道。必須坐禪習定。若不因禪定而得解脫者。未之有也。未審師所說法如何。

師曰。道由心悟。豈在坐也。經云。若言如來若坐若臥。是行邪道。何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無生無滅。是如來清淨禪。諸法空寂。是如來清淨坐。究竟無證。豈況坐耶。

簡曰。弟子回京。主上必問。願師慈悲。指示心要。傳奏兩宮。及京城學道者。譬如一燈。然百千燈。冥者皆明。明明無盡。

師云。道無明暗。明暗是代謝之義。明明無盡亦是有盡。相待立名。故淨名經云。法無有比。無相待故。

簡曰。明喻智慧。暗喻煩惱。修道之人。倘不以智慧照破煩惱。無始生死。憑何出離。師曰。煩惱即是菩提。無二無別。若以智慧照破煩惱者。此是二乘見解。羊鹿等機。上智大根。悉不如是。

簡曰。如何是大乘見解。師曰。明與無明。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減。在賢聖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

簡曰。師說不生不滅。何異外道。師曰。外道所說不生不滅者。將滅止生。以生顯滅。滅猶不滅。生說不生。我說不生不滅者。本自無生。今亦不滅。所以不同外道。汝若欲知心要。但一切善惡都莫思量。自然得入清淨心體。湛然常寂。妙用恆沙。

簡蒙指教。豁然大悟。禮辭歸闕。表奏師語。其年九月三日。有詔獎諭師曰。師辭老疾。為朕修道。國之福田。師若淨名。託疾毘耶。闡揚大乘。傳諸佛心。談不二法。薛簡傳師指授如來知見。朕積善餘慶。宿種善根。值師出世。頓悟上乘。感荷師恩。頂戴無已。並奉磨衲袈裟。及水晶缽。敕韶州刺史。修飾寺宇。賜師舊居為國恩寺。

*************************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登極樂國

*************************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達仁筆記 的頭像
    達仁筆記

    達仁筆記

    達仁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