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大師開示大眾說:『這個法門中所說的坐禪,本是不執著於心,也不執著於淨,也不是不動。如果說執著於心,心念原本是虛妄的;知道心念是虛幻的,所以也就無所執著。
如果說執著於淨的話,人的自性本來清淨,因為有了無明妄念,所以覆蓋了真如本性。只要沒有妄想,本性自然清淨;如果起心執著於淨,就會產生淨的虛妄;虛妄沒有一定的處所,有了執著,就是虛妄。
淨原本也沒有形相,現在卻立出了淨的形相,還說這是修行的工夫;有了這樣錯誤的見解,就會障蔽自己的真如自性,反而被淨相所纏縛。
善知識!所謂修不動心者,如果能在見一切人時,不見他人的是非善惡、功過得失,這就是自性不動。善知識!愚迷的人,身體雖然不動,但是一開口便說他人的是非長短好壞,這就與正道相違背了。如果執著於心或執者於淨,就障蔽了正道。』
惠能大師再對大眾開示說:『善知識!甚麼叫作「坐禪」呢?頓教法門所說的坐禪,是無所執著而沒有障礙,在外對一切善惡境界不起念,這就稱為坐,在內能見到自性不動,這就稱為禪。
善知識!甚麼叫作「禪定」呢?外離一切相叫作禪,內心不亂叫作定。若在外境上著相,內心就會散亂;若能外離一切相,內心就不會散亂。自心本性原是清淨安定的,只因遇境起念,所以內心就亂了。如果見一切境而內心不亂的話,這才是真定。
善知識!外離諸相就是禪,內心不亂就是定,外禪內定,就叫做禪定。《菩薩戒經》說:「我人的自心本性原本清淨。」善知識!在念念之中,得見自己的本性清淨,精進修持實踐,自然能夠成就佛道。』
生禪品第五 (原文)
師示眾云。此門坐禪。元不著心。亦不著淨。亦不是不動。若言著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無所著也。若言著淨。人性本淨。由妄念故。蓋覆真如。但無妄想。性自清淨。起心著淨。卻生淨妄。妄無處所。著者是妄。淨無形相。卻立淨相。言是工夫。作此見者。障自本性。卻被淨縛。
善知識。若修不動者。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善知識。迷人身雖不動。開口便說他人是非長短好惡。與道違背。若著心著淨。即障道也。
師示眾云。善知識。何名坐禪。此法門中。無障無礙。外於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為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為禪。
善知識。何名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本性自淨自定。只為見境思境即亂。若見諸境心不亂者。是真定也。
善知識。外離相即禪。內不亂即定。外禪內定。是為禪定。菩薩戒經云。我本性元自清淨。善知識。於念念中。自見本性清淨。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登極樂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