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named.jpg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82)

凈界法師講述

圖片1.png

本文重點:
1、持楞嚴咒能破內魔和外魔
2、持咒的功德力量是遍十方虛空法界
3、諸佛的秘密語言要怎麼進入接通
4、三途、四災、八難、六根不具,楞嚴咒都能解


持楞嚴咒能破內魔和外魔

這地方又是另外一個主題,前面的建立內外道場,主要的目地是遠離魔境,跟成就不退轉的菩提心。這地方是如來重新的宣說『佛頂神咒』。

阿難尊者這一段,他一方面敘述他自己被神咒所加被的過程,另一方面他正式的祈請如來,能夠再一次的宣說神咒,包括述跟請二個內涵。

阿難頂禮佛足,而白佛言:「自我出家,恃佛憍愛,求多聞故,未證無為。遭彼梵天邪術所禁,心雖明瞭,力不自由。

阿難禮佛.jpg

阿難尊者自己講自己遇到摩登伽女災難的過程,說:「我出家以來,仗勢佛陀的憍愛跟寵信;「恃佛憍愛」有二個重點:一、因為阿難尊者他是貴族出家,所以他有貴族的習氣,他本身有憍慢的習氣。第二點、因為阿難尊者是佛陀的最小堂弟,所以得到佛陀特別的寵愛,所以他就產生錯覺,他認為「如來將惠我三昧,不勞我修」。

所以他也產生這樣一種依靠的心態,因為這樣子的憍慢跟依靠,他一向以來,雖然做佛陀的侍者,他只是追求多聞。阿難尊者他的特點就是他有多聞、強記的功力,我們說是「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難心」。但是他只有多聞的智慧,沒有思慧跟修慧,所以未能證得無為的真理。

所以他在托缽的過程中,遭遇到大梵天的邪術所控制,他當時的情況是,心雖明瞭,力不自由;他內心當中很清楚的知道,他自己是一個出家的比丘僧,但是他沒有止觀的力量來抗拒調伏大梵天的邪咒。

我們今天在研究阿難尊者,當時摩登伽女之難要很清楚,阿難尊者雖然沒辦法克制咒語的力量,但是他心中是很明瞭的。所以很多古德就說:阿難尊者戒體沒有失掉,他內心很清楚的知道他是出家的比丘僧。他戒體未失,他是止觀力量薄弱,戒體沒有失掉。

菩薩戒也是這個意思,菩薩戒它可以允許你起煩惱,它不允許你起顛倒。因為一個人起顛倒,你菩薩戒體就沒有了,那個觀照力都沒有了。這個地方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阿難尊者他聲聞的戒體還在,他只是止觀力薄弱。

賴遇文殊,令我解脫,雖蒙如來佛頂神咒,冥獲其力,尚未親聞。

乾隆手繪文殊菩薩2.jpg

【清乾隆繪文殊菩薩】

正在危險的過程當中,仰賴文殊菩薩的救拔,才使令我解脫梵行之難,這當中雖蒙如來佛頂神咒,但是整個過程是冥獲其力,是冥冥當中獲得神咒的加持。換句話說,文殊菩薩到了現場的時候,他是默誦神咒,他沒有出聲,所以阿難尊者當時並沒有親自聽聞。這一點也就是帶動阿難尊者,再一次祈請的重要理由。

惟願大慈,重為宣說,悲救此會諸修行輩,末及當來在輪回者,承佛密音,身意解脫。」

惟願如來依止大慈之心,重新為我等重新宣說,並且依止大悲心來救拔,此中法會的修行之輩,以及末法中在三界輪回者,能夠仰仗密音(咒語,咒語是諸佛的秘密語言),身心能夠得到解脫。

於時會中一切大眾,普皆作禮,佇聞如來秘密章句。

阿難尊者祈請以後,法會大眾心中充滿期待,跟阿難尊者的心情一樣,都想要再聽聞一次如來的秘密章句。這地方阿難尊者的祈請,看這經文可以得到二個結論:一、他希望能夠仰仗咒語的功德,使令自己跟法會的大眾,能夠得到身心的解脫,加被法會大眾。

二、阿難尊者畢竟是大乘的持法之人,他是整個大乘經典結集之主,假設他沒有親自聽聞,他怎麼能夠結集呢?所以他必須的重新再聽聞一次,才能將此咒語流通後世,有這二層意思。

佛陀在說咒之前是有很多、很多的瑞相,如來在佛頂當中現出無數的化佛來宣說神咒。佛陀在佛頂現出化佛來表顯『楞嚴咒』的功德。

誦持『楞嚴神咒』在整個修學《首楞嚴王三昧》的過程,它所扮演的角色有二個:破除內外的魔境。

一、它可以使令我們修行者「離諸魔事」。在末法時代妖魔鬼怪特別的多,魔強法弱,聖人已經慢慢減少了,所以魔強法弱。所以我們一個修行者很容易受到魔境的干擾,所以你要經常持咒,來保護你自己不受鬼神的障礙。

二、它能夠對治習氣。前面講的魔境是外魔,這地方是內魔。我們內心當中有殺盜淫妄粗重煩惱的種子,因為現行這一部分持戒可以對治,但是種子這一部份持戒就沒辦法對治了。

所以你從持咒當中,慢慢慢慢的,你會覺得:我持『楞嚴咒』以後,好像煩惱淡薄很多。是的,它本身就有這種效果,它會破壞你在阿賴耶識當中,那種深層的煩惱種子。

但是『楞嚴神咒』在宣說的過程當中有很多、很多特別的地方,這倒是值得我們注意,而每一個地方都是表法的。你必須從它生起的過程,你才可以知道這『楞嚴神咒』它的效果為什麼會這麼大,其實它的過程是很重要。

我們看佛陀在講『楞嚴神咒』的時候,是有五個過程值得我們注意的:

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湧百寶光。

467245387_m.jpg

第一個過程:「爾時」,就是阿難尊者正式祈請以後,佛陀是從什麼地方放光?從肉髻中。「肉髻」是佛三十二相的第一個相,叫「無見頂相」。基本上佛陀的頭髮是黑色的,但是在頭髮中間有一個紅色突出的地方,那個叫「肉髻」,又叫「無見頂相」。佛陀就從那個地方放出百寶所成的光明。

有二個地方值得注意:

一、他是從什麼地方放光?從肉髻。我們可以知道,佛陀經常在演說殊勝法門的時候都會先放光,但大部分都是從胸前的卍字,或者從手掌放光,頂多頂多從白毫放光,從無見頂相放光的就很少、很少。因為這是佛陀整個色身最為尊貴無上的地方,所以表示這咒語是特別無上尊貴,我們講『大佛頂』,從佛陀的大佛頂放光的。

二、它放出什麼光呢?他放出百寶的光明。「百寶的光明」蕅益大師解釋說:這是表示我們這一念心「理具事造」二重的法界。我們內心當中,你要不動念頭的時候是一念無生的,但是無生的清淨心中,本來俱足十方法界的功能,這叫理具十方界。

但你一動念頭以後,就落入事造法界。比方說,你起了一個菩提心的念頭,就落入菩薩法界,你起了一個貪瞋癡,就落入三惡道法界……等等。在理具當中,每一個理具又俱足事造的十法界,所以十乘十就變成一百個法界,而這一百個法界,因為我們在前面的修學當中,念念的迴光返照、正念真如,而放出了一種智慧的光明;「光明」指的一種智慧的光明,空假中智慧的光明。所以這個地方,蕅益大師把它判作是屬於「稱性起修」,依止一念心性,所生起的修德。

這是第一個光明,這地方光明有二個光明:第一個是釋迦牟尼佛,應化身佛所放的光明;第二個是無為心佛所放的光明。有二種光明的,這二個光明最後是互含互攝。這是第一種光明,是屬於智慧的修德。

光中湧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華中。

第二種瑞相:這光明指的是什麼呢?指的是前面釋迦牟尼佛的光明。在這百寶的光明當中,現出千葉的大寶蓮華。在釋迦牟尼佛的百寶光明當中,現出千葉寶蓮,而這蓮華中有一尊化佛。這化佛古德解釋就是我們說的『無為心佛』,端坐在千葉寶蓮當中。

「千葉寶蓮」表示什麼呢?「千葉寶蓮」是說前面的理具事造二重的法界,而每一個法界當中都俱足了「十如是」,都有它各自的染淨的因果,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本末究竟,所以十乘以十,一百,一百當中又乘以十如是,就變成了千葉寶蓮。

整個千葉寶蓮當中又坐一尊化佛,佛者覺也。就表示在十法界因果當中,我們眾生本來俱足諸佛的功能德用,所謂的「三德密藏」。

我們講「一念三千」,理具事造二重三千,二重三千當中創造了百寶光明,百寶光明每一個光明又俱足了十法界的因果、十如是,千葉寶蓮。千葉寶蓮當中,每一個法界的因果,每一個眾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性,都有佛性的功德,如來就坐在千葉寶蓮當中。

你看地獄,它現出一個地獄的因果,現出一個螞蟻的因果,但是你不能忽略這一隻螞蟻總有一天可以成佛。牠在牠螞蟻的五蘊身心當中,有一種成佛的覺性在,如來就坐在那千葉寶蓮當中。

這地方又說明了,除了釋迦如來的應身佛以外,又出現了另外一尊佛,這叫『化佛』,或者古人說『無為心佛』。在佛教中一念三千指日常生活中在一念之間,三千諸法,同時具足,此為天臺宗的觀心法門。

一念者,一心也,即謂起心動念之間。三千者,即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及佛為十法界,此十法界中的每一法界又攝具其他法界,故成為百法界。又天臺宗認為一切法,皆有真如實相,有所謂之「十如是」,故百法界中每一界各具十如,而成千如法界。千如法界之中又每一如法界含攝有「三世間(有情世間、器世間與智正覺世間)」,因此成為三千世間,或名三千諸法,是一切法的總稱。

頂放十道百寶光明。

這光明是誰放的呢?佛陀所放出光明的千葉寶蓮中,中間的無為心佛所放的、化佛所放。化佛本身又放出十道的光明,百寶所成的光明。前面的「光中現佛」,蕅益大師把它判作是「因賅果海」,在眾生一念的因地的一念清淨心當中,俱足如來的果德。

這一段蕅祖把它判作是「果徹因源」。在眾生的一念清淨覺性當中,又俱足十法界的染淨因果,所以我們的佛性跟我們的眾生性是互含互攝的。我們眾生有煩惱,那當然叫人性,但煩惱中有菩提,人性中有佛性,佛性中又有人性。這個地方就說明了「因賅果海,果徹因源」。

光中現佛跟化佛放光,這二個都是在詮顯我們眾生本俱的性德。前面的釋迦放光,釋迦牟尼佛的光明是修德,釋迦牟尼佛是修來的,你沒有修怎麼會有釋迦牟尼佛?但是我們本俱的佛性,這你不用修,這本來就俱足的,這叫性德。所以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佛陀在講咒之前是放出二種光明,一種是釋迦牟尼佛的光明,修德的光明;一個是化佛的光明,性德的光明。這二種光明會產生作用:

一一光明,皆徧示現十恒河沙金剛密跡,擎山持杵,徧虛空界。

「一一光明」第一個“一”指的是釋迦牟尼佛所放出的光明,也就是我們依教起觀產生的空假中的智慧。第二個“一”指的是無為心佛的光明,就是我們眾生本俱的佛性。我們生起觀照的智慧,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塵,我們在觀察我們的身心世界,我們經常問自己「你從什麼地方來?」我們的心本來是向外攀緣五蘊的假相,這時候慢慢慢慢迴光返照,安住在不生不滅的理性。

你一迴光返照的時候,你會跟你內在的佛性接觸;就是你智慧光明跟你內在本俱的佛性的光明,二個會產生接觸,我們講「稱性起修」,但是又「全修在性」,修德又會去帶動我們的性德。性修二德二種的光明,二個互含互攝,就創造十恒河沙金剛密跡;「金剛」就是特別的堅固,它能夠破壞一切生滅的邪惡之法。

其實這個地方,「金剛密跡」它本來的含意是指金剛藏菩薩,金剛藏菩薩為什麼叫密跡呢?因為他外現護法身,內密菩薩行,他把他菩薩的功德隱藏起來,現出怒目金剛的護法之相,叫金剛密跡。

金剛藏菩薩.jpg

【金剛藏菩薩】

它的表法是說:它會生一種破除邪惡、破除生滅的力量。這當然是從前面的性修二種光明的交互作用而產生。這金剛密跡到底是破壞它什麼呢?擎山持杵。金剛藏菩薩左手舉著高山,右手持著寶杵;“擎山”是表示對治外在的魔境,也就是對治鬼神障;“持杵”是消滅內心的煩惱障;外面是對治鬼神障,裡面是調伏我們煩惱的種子。

所以「擎山持杵」正是說明持咒的功德,破除內外的魔障,而且這個力量是徧虛空界。不管那一個法界的眾生去持,都能達到這樣的效果。所以這「十恒河沙,徧虛空界」是說明他這種功德是徧十法界的。

大眾仰觀,畏愛兼抱,求佛哀佑,一心聽佛無見頂相,放光如來宣說神咒

與會大眾看到這種情況的心情,是既畏又愛。為什麼會產生畏懼呢?因為『楞嚴咒』它是破障法門,所以『楞嚴咒』你持起來是陽剛之氣很重,金剛密跡。所以與會大眾看到金剛藏菩薩,左手擎山,右手持杵,他被他的威德所震撼,所以有畏懼之心。

一方面看到佛陀的放光,釋迦牟尼佛放光創造了化佛,化佛的光明又進入釋迦牟尼佛的光明,這二種柔和的光明產生一種敬愛之心,所以他的心情是畏愛兼抱的。在這二種心情的交接之下,心中祈求佛陀哀湣庇佑,一心一意的聽佛陀在無見頂相的化佛當中來宣說神咒。

在整個表法當中,最值得我們注意的,蕅益大師也一再強調就是說,為什麼釋迦牟尼佛不親自宣說咒語呢?

他一定要在頭頂當中放出光明,光明中再現出千葉寶蓮,寶蓮當中再另外創造出一尊化佛,而由化佛來宣說,佛陀為什麼不親自宣說呢?因為這咒語是一種稱性而起的咒語,因為無為心佛是指的眾生本俱不假修德。我們知道『楞嚴咒』被封為咒中之王。為什麼?

因為其它的咒語都是佛菩薩的本願力創造出來的。既然是菩薩的願力,那是有所造作的,佛菩薩一定要動念頭,要動念頭才能夠發願,才能把這咒創造來,所以這個是有為法、有為諸法。

但是『楞嚴咒』不是釋迦牟尼佛動念頭,是釋迦牟尼佛頭頂放光以後創造一個無為心佛,是無為心佛宣說的。所以這『楞嚴咒』是密詮眾生心性的道理。

所以這個地方正是說明『楞嚴咒』的殊勝,因為它是無為心佛宣說的,是眾生本俱,諸佛所證的一念心性的自性功德,自然流露出來的。所以你看到後面的功德是如此的廣大,因為它是自性的流露。我們從表法中,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

咒語在整個經文中是五種不翻,秘密不翻,它是不能翻譯的。不能翻譯我們也可以解釋一下它的道理。在〔天臺〕智者大師的論述當中,他說:「咒」有四種的含意,雖然秘密不翻,但是它含有四種意思:

第一、咒語是佛菩薩跟鬼王的聖號。所以你的心跟咒語接觸的時候,會產生一種降伏鬼神的一種力量。因為你仰仗佛菩薩的威德,仰仗鬼王的威德,其他的鬼神不敢干擾你。這樣的解釋屬於歡喜益。

第二、咒語是軍中的密令。你看我們在軍中,你要去一個軍隊裡面,旁邊的衛兵會告訴你口號,你要念錯了就不能進去,你的口令要是正確了,你才能夠進去軍營中,去受用軍營裡面種種的保護。

也就是說,咒語是相應于佛菩薩的功德,我們很難進入到佛菩薩的功德,你中間必須要有一個口令,才能夠引導我們的心,講「即眾生心,投大覺海」,所以咒語是佛菩薩一種秘密的密令。這樣子的解釋是生善益,它有生善的效果,你能夠進入到佛菩薩的功德,當然我們的菩提心、智慧的善根都能夠增長。

第三、咒語它能夠秘密遮止惡法的生起。我們前面說過,持咒的人持久了煩惱會淡薄,因為咒語它會深入到你的心中,它放出光明,把我們煩惱的種子慢慢慢慢的破壞掉,而且它破壞是秘密的,你感覺不出來,潛移默化的,這樣講是從破惡,歡喜、生善、破惡,從破惡的效果來說。

第四、咒語是諸佛秘密的語言。它冥冥當中會開顯我們心性的妙理。蕅益大師說:持『楞嚴咒』叫做「不思議的熏習」,這一句話講得好。你看我們在修止觀,當然要心思口議,你要思惟我們的身心世界是大海當中碰到一個石頭,創造一個水泡,這是一個假相,水泡沒有了,又創造一個假相,那當然是思議境。

我們修止觀是要思議,要心思口議。但是你持咒,你只是專心聽咒語的聲音,你也可以開顯你智慧的善根,這叫做「不思議熏習」。

你沒有在心思口議,但是也冥冥當中引你趨向于無為不生滅的真理。智者大師說:咒有歡喜、生善、破惡、入理,四種的道理。『楞嚴咒』總共有四百二十七句。

在北宋有一個〔華嚴宗〕的大德叫長水大師,這位大師他一生當中是專門研究華嚴經跟楞嚴經。他被當時的皇帝封為「楞嚴大師」,他可以說是對《楞嚴經》有很深的研究,他做一個「長水疏」,在長水疏他解釋,說這個『楞嚴咒』在「跢侄他」之前,長水大師解釋,它只是一種對三寶皈敬的意思,也就是說,前面只是一個前方便。

他認為真正咒語的內涵,是從「唵」開始以下的八句到「娑婆訶」總共是八句。所以他把這個地方判作「楞嚴咒的咒心」。我們過去在佛學院,我們的教務主任慧公長老,他的說法跟長水大師是一樣,他也認為說是從「唵」開始到「娑婆訶」是『楞嚴咒心』。

也就是整個『楞嚴咒』滅惡、生善、破惡、入理的效果是從這個地方啟動,他老人家的看法跟長水大師的看法是一致的。我們把咒語念三遍,我的念法是跟慧老師學的,他是跟密宗的上師學的,因為密宗的『楞嚴咒』叫大白傘蓋,密詮實相。

南無薩怛他 蘇伽多耶 阿羅訶帝 三藐三菩陀寫 薩怛他 佛陀俱胝、瑟尼釤 南無薩婆 勃陀勃地 薩跢鞞弊 南無薩多南 三藐三菩陀 俱知喃 娑舍囉、婆迦 僧伽喃 南無盧雞、阿羅漢、跢喃 南無蘇盧多、波那喃 南無娑羯唎陀、伽彌喃南無盧雞、三藐、伽跢喃 三藐、伽波囉 底波、多那喃 南無提婆、離瑟赧 南無悉陀耶 毗地耶 陀囉離瑟赧 舍波奴 揭囉訶 娑訶娑囉、摩他喃 南無跋囉訶、摩泥 南無因陀囉耶 南無婆伽婆帝 嚧陀囉耶 烏摩般帝 娑醯夜耶 南無婆伽婆帝 那囉野 拏耶 槃遮摩訶、三慕陀囉 南無悉羯唎多耶 南無婆伽婆帝 摩訶迦羅耶 地唎、般剌那 伽囉毗陀囉 波拏、迦囉耶 阿地目帝 尸摩舍那泥 婆悉泥 摩怛唎伽拏 南無、悉羯唎多耶 南無婆伽婆帝 多他伽跢、俱囉耶 南無般頭摩、俱囉耶 南無跋闍囉、俱囉耶 南無摩尼、俱囉耶 南無伽闍、俱囉耶 南無婆伽婆帝 帝唎茶 輸囉西那 波囉訶囉、拏囉闍耶 跢他伽多耶 南無婆伽婆帝南無阿彌、多婆耶 跢他伽多耶 阿囉訶帝 三藐三菩陀耶 南無婆伽婆帝 阿芻鞞耶 跢他伽多耶 阿囉訶帝 三藐三菩陀耶 南無婆伽婆帝 鞞沙闍耶 俱盧、吠柱唎耶 般囉婆、囉闍耶 跢他伽多耶 南無婆伽婆帝 三補師、毖多 薩憐捺囉剌闍耶 跢他伽多耶 阿囉訶帝 三藐三菩陀耶 南無婆伽婆帝 舍雞野、母那曳 跢他伽多耶 阿囉訶帝 三藐三菩陀耶 南無婆伽婆帝 剌怛那、雞都、囉闍耶 跢他伽多耶 阿囉訶帝 三藐三菩陀耶 帝瓢 南無薩羯唎多 翳曇、婆伽婆多 薩怛他、伽都瑟尼釤 薩怛多、般怛藍 南無 阿婆囉視耽 般囉帝 揚歧囉 薩囉婆 部多、揭囉訶 尼羯囉訶 羯迦囉訶尼 跋囉、毖地耶 叱陀你 阿迦囉 密唎柱 般唎 怛囉耶 儜揭唎 薩囉婆 槃陀那 目叉尼 薩囉婆 突瑟吒 突悉乏 般那你 伐囉尼赭都囉 失帝南 羯囉訶 娑訶、薩囉、若闍 毗多崩娑那、羯唎 阿瑟吒冰、舍帝南 那叉、剎怛囉、若闍 波囉、薩陀那、羯唎 阿瑟吒南 摩訶羯囉訶、若闍 毗多崩、薩那羯唎 薩婆、舍都嚧 你婆囉、若闍 呼藍、突悉乏 難遮那舍尼 毖沙舍 悉怛囉 阿吉尼 烏陀迦囉、若闍 阿般囉視多、具囉 摩訶般囉、戰持 摩訶疊多 摩訶帝闍 摩訶稅多、闍婆囉 摩訶跋囉、槃陀囉 婆悉你 阿唎耶、多囉毗唎俱知 誓婆、毗闍耶 跋闍囉、摩禮底 毗舍嚧多 勃騰罔迦 跋闍囉、制喝那、阿遮 摩囉制婆 般囉質多 跋闍囉、擅持 毗舍囉遮 扇多舍 鞞提婆 補視多蘇摩嚧波 摩訶稅多 阿唎耶、多囉 摩訶婆囉、阿般囉 跋闍囉、商羯囉、制婆跋闍囉、俱摩唎 俱藍陀唎 跋闍囉、喝薩多遮 毗地耶 乾遮那 摩唎迦 啒蘇母婆羯囉跢那 鞞嚧遮那 俱唎耶 夜囉菟 瑟尼釤 毗折藍婆、摩尼遮 跋闍囉、迦那、迦波囉婆 嚧闍那 跋闍囉、頓稚遮 稅多遮 迦摩囉 剎奢尸 波囉婆 翳帝夷帝 母陀囉 羯拏 娑鞞囉懺 掘梵都 印兔那、麼麼寫烏(合牛) 唎瑟、揭拏 般剌、舍悉多 薩怛他 伽都瑟尼釤 虎(合牛)都嚧雍 瞻婆那 虎(合牛)都嚧雍 悉眈婆那 虎(合牛)都嚧雍 波囉瑟地耶 三般叉 拏羯囉虎(合牛)都嚧雍 薩婆藥叉 喝囉剎裟 揭囉訶、若闍 毗騰崩、薩那羯囉 虎(合牛)都嚧雍 者都囉 尸底南 揭囉訶 娑訶薩囉南 毗騰崩、薩那囉 虎(合牛)都嚧雍 囉叉 婆伽梵 薩怛他 伽都瑟尼釤 波囉點 闍吉唎 摩訶、娑訶薩囉 勃樹、娑訶薩囉 室唎沙 俱知、娑訶薩泥 帝隸、阿弊提視、婆唎多 吒吒甖迦 摩訶、跋闍嚧陀囉 帝唎 菩婆那 曼茶囉 烏(合牛) 娑悉帝 薄婆都 麼麼 印兔那、麼麼寫囉闍婆夜 主囉跋夜 阿祇尼、婆夜 烏陀迦、婆夜 毗沙、婆夜 舍薩多囉、婆夜婆囉、斫羯囉、婆夜 突瑟叉、婆夜 阿舍你、婆夜 阿迦囉 密唎柱、婆夜 陀囉尼、部彌劍 波伽波陀、婆夜 烏囉迦、婆多、婆夜 剌闍壇茶、婆夜 那伽婆夜毗條怛、婆夜 蘇波囉拏、婆夜 藥叉、揭囉訶 囉叉私、揭囉訶 畢唎多、揭囉訶 毗舍遮、揭囉訶 部多、揭囉訶 鳩槃茶、揭囉訶 補丹那、揭囉訶 迦吒補丹那、揭囉訶 悉乾度、揭囉訶 阿播悉摩囉、揭囉訶 烏檀摩陀、揭囉訶 車夜揭囉訶 醯唎婆帝、揭囉訶 社多、訶唎南 揭婆 訶唎南 嚧地囉、訶唎南 忙娑 訶唎南 謎陀、訶唎南 摩闍、訶唎南 闍多、訶唎女 視比多、訶唎南 毗多、訶唎南 婆多 訶唎南 阿輸遮、訶唎女 質多、訶唎女 帝釤、薩鞞釤 薩婆、揭囉訶南毗陀、夜闍 瞋陀、夜彌 雞囉、夜彌 波唎、跋囉、者迦 訖唎擔 毗陀、夜闍瞋陀、夜彌 雞囉夜彌 茶演尼 訖唎擔 毗陀夜闍 瞋陀夜彌 雞囉夜彌 摩訶般輸、般怛夜 嚧陀囉 訖唎擔 毗陀夜闍 瞋陀夜彌 雞囉夜彌 那囉夜拏 訖唎擔毗陀夜闍 瞋陀夜彌 雞囉夜彌 怛埵伽嚧、茶西 訖唎擔 毗陀夜闍 瞋陀夜彌 雞囉夜彌 摩訶迦囉 摩怛唎伽拏 訖唎擔 毗陀夜闍 瞋陀夜彌 雞囉夜彌 迦波唎迦訖唎擔 毗陀夜闍 瞋陀夜彌 雞囉夜彌 闍耶羯囉 摩度、羯囉 薩婆、囉他、娑達那 訖唎擔 毗陀夜闍 瞋陀夜彌 雞囉夜彌 赭咄囉 婆耆你 訖唎擔 毗陀夜闍瞋陀夜彌 雞囉夜彌 毗唎羊、訖唎知 難陀、雞沙囉 伽拏、般帝 索醯夜 訖唎擔 毗陀夜闍 瞋陀夜彌 雞囉夜彌 那揭、那舍囉、婆拏 訖唎擔 毗陀夜闍 瞋陀夜彌 雞囉夜彌 阿羅漢 訖唎擔 毗陀夜闍 瞋陀夜彌 雞囉夜彌 毗多囉伽 訖唎擔 毗陀夜闍 瞋陀夜彌 雞囉夜彌 跋闍囉波你 具醯夜、具醯夜 迦地、般帝 訖唎擔 毗陀夜闍 瞋陀夜彌 雞囉夜彌 囉叉罔 婆伽梵 印兔那、麼麼寫婆伽梵 薩怛多、般怛囉 南無粹都帝 阿悉多、那囉剌迦 波囉婆 悉普吒 毗迦、薩怛多、砵帝唎 什佛囉、什佛囉 陀囉陀囉 頻陀囉、頻陀囉 瞋陀瞋陀虎(合牛)虎(合牛) 泮吒、泮吒、泮吒、泮吒、泮吒 娑訶 醯醯泮 阿牟迦耶泮 阿波囉、提訶多泮 婆囉、波囉陀泮 阿素囉 毗陀囉 波迦泮 薩婆、提鞞、弊泮薩婆、那伽、弊泮 薩婆、藥叉、弊泮 薩婆、乾闥婆、弊泮 薩婆、補丹那、弊泮 迦吒補丹那、弊泮 薩婆、突狼枳帝、弊泮 薩婆、突澀比犁 訖瑟帝、弊泮薩婆、什婆唎、弊泮 薩婆、阿播悉摩犁、弊泮 薩婆、舍囉、婆拏、弊泮 薩婆、地帝雞、弊泮 薩婆、怛摩陀繼、弊泮 薩婆、毗陀耶 囉誓、遮犁、弊泮闍夜羯囉 摩度羯囉 薩婆、囉他娑陀雞、弊泮 毗地夜 遮唎、弊泮 者都囉 縛耆你、弊泮 跋闍囉 俱摩唎 毗陀夜 囉誓、弊泮 摩訶波囉、丁羊 叉耆唎、弊泮 跋闍囉、商羯囉夜 波囉丈耆、囉闍耶泮 摩訶迦囉夜 摩訶、末怛唎迦拏 南無、娑羯唎多、夜泮 毖瑟拏婢、曳泮 勃囉訶、牟尼、曳泮 阿耆尼、曳泮 摩訶羯唎、曳泮 羯囉檀持、曳泮 蔑怛唎、曳泮 嘮怛唎、曳泮 遮文茶、曳泮 羯邏囉怛唎、曳泮 迦般唎、曳泮 阿地目、質多 迦尸摩、舍那 婆私你、曳泮 演吉質 薩埵、婆寫麼麼、印兔、那麼麼寫突瑟吒、質多 阿末怛唎、質多 烏闍、訶囉 伽婆、訶囉 嚧地囉、訶囉 婆娑、訶囉 摩闍、訶囉闍多、訶囉 視毖多、訶囉 跋略夜、訶囉 乾陀、訶囉 布史波、訶囉 頗囉、訶囉 婆寫、訶囉 般波、質多 突瑟吒、質多 嘮陀囉、質多藥叉、揭囉訶 囉剎娑、揭囉訶 閉隸多、揭囉訶 毗舍遮、揭囉訶 部多、揭囉訶 鳩槃茶、揭囉訶 悉乾陀、揭囉訶 烏怛摩陀、揭囉訶 車夜、揭囉訶 阿播薩摩囉、揭囉訶 宅袪革 茶耆尼、揭囉訶 唎佛帝、揭囉訶 闍彌迦、揭囉訶 舍俱尼、揭囉訶 姥陀囉 難地迦、揭囉訶 阿藍婆、揭囉訶 乾度波尼、揭囉訶 什佛囉 堙迦醯迦 墜帝藥迦 怛隸帝藥迦 者突託迦 昵提、什伐囉 毖釤摩、什伐囉薄底迦 鼻底迦 室隸、瑟密迦 娑你、般帝迦 薩婆、什伐囉 室嚧吉帝 末陀、鞞達、嚧制劍 阿綺嚧鉗 目佉嚧鉗 羯唎突嚧鉗 揭囉訶 揭藍、羯拏、輸藍 憚多、輸藍 迄唎夜、輸藍 末麼、輸藍 跋唎室婆、輸藍 毖栗瑟吒、輸藍 烏陀囉、輸藍 羯知輸藍 跋悉帝輸藍 鄔嚧輸藍 常伽輸藍 喝悉多輸藍 跋陀輸藍 娑房盎伽 般囉、丈伽、輸藍 部多、毖跢茶 茶耆尼 什婆囉 陀突嚧迦 建咄嚧吉知 婆路多毗 薩般嚧 訶凌伽 輸沙怛囉 娑那羯囉 毗沙喻迦 阿耆尼 烏陀迦 末囉、鞞囉 建跢囉 阿迦囉 密唎咄 怛斂部迦 地栗剌吒 毖唎瑟質迦 薩婆那俱囉肆引伽弊 揭囉唎、藥叉 怛囉芻 末囉視 吠帝釤 娑鞞釤 悉怛多、砵怛囉 摩訶跋闍嚧 瑟尼釤 摩訶般賴、丈耆藍 夜波突陀 舍喻闍那 辮怛隸拏 毗陀耶 槃曇迦嚧彌 帝殊 槃曇迦嚧彌 般囉毗陀 槃曇迦嚧彌 跢姪他 唵 阿那隸 毗舍提 鞞囉 跋闍囉 陀唎 槃陀槃陀你 跋闍囉 謗尼泮 虎(合牛)都嚧甕泮 莎婆訶。

圖片2.png

我們在念念當中,每一個咒語都能產生歡喜、生善、破惡、入理,產生一種不思議的熏習,雖然我們沒有修止觀,但等同修止觀的效果是一樣的。

如來宣說神咒以後,他自己就敘述《楞嚴咒》的功德,而且普勸法會大眾以及末法眾生,應當要如法的來修持。先講佛陀持咒以後,有什麼樣自行化他的功德,再看因地的菩薩有什麼滅惡增善的效果。

阿難!是佛頂光聚,悉怛多般怛囉秘密伽陀微妙章句,出生十方一切諸佛。

佛陀稱呼阿難說:『楞嚴咒』是從什麼地方來呢?是佛頂光聚。佛頂光聚是佛的頭頂放出百寶光明,由百寶光明中現出千葉寶蓮,再由千葉寶蓮當中產生化佛宣說的。

此咒的名稱為「摩訶悉怛多般怛囉」大白傘蓋;“大”表示離諸對待,是我們心性的體大;“白”絕諸塵染,是相大;“傘蓋”表示覆蓋眾生,它能夠保護修行者,用大。“秘密”是說它能夠密詮我們的如來藏性;“伽陀”偈誦的意思。微妙章句,它每一個句子,每一個音聲,都俱足不可思議的功德。

而每一個句子當中,什麼叫不思議的功德呢?它能夠出現十方一切諸佛如來。這個地方出現十方諸佛如來,我們可以從二方面解釋,從下面的文可以看得出來:

一、從理觀上來說,十方諸佛他依止的心性是一致的,因為他每一個咒語都能夠秘密的開顯我們心性的道理,幫助我們的理觀。

二、從事修上來說,它有破除障礙的效果,十方諸佛都仰仗持咒而產生破惡生善。所以它是有理有事,叫做「出生十方一切諸佛的功德」。

這是蕅益大師說的,這一句話的意思就是我們前面理觀說的,整個《首楞嚴三昧》是「十方婆伽梵,一路涅盤門」。前面只是從偏著顯教的角度來說,依止文字來聞思修的顯教,而這個地方是從密教,從不可思議的熏習來說,它能夠出生十方一切諸佛。

十方如來因此咒心,得成無上正徧知覺。

十方三世一切如來,在因地的時候都因為誦持『楞嚴神咒』。因為『楞嚴神咒』它能夠秘密的開顯我們的心性,而且它能夠破除一切內外的魔障,所以十方如來才能夠很順利的成就無上的正徧知覺。

“正”,實智,觀察諸法的總相,我空法空的智慧;“徧”,權智,觀察緣起的差別相。也就是說,十方諸佛為什麼能夠成佛呢?他們持『楞嚴神咒』,一方面開顯他們內心的真理,一方面破除內外的障礙,所以他能夠成佛。

十方如來執此咒心,降伏諸魔,制諸外道。

成佛的過程當中,肯定要降魔,十方如來是執持咒心降伏四種魔境,煩惱魔、五蘊魔、天魔、死魔,而且能夠調伏種種邪見的外道(主要是斷常二見),斷除斷常二見的干擾,他能夠降伏魔道。諸佛憑什麼降魔呢?仰仗咒的力量。

十方如來乘此咒心,坐寶蓮華,應微塵國;十方如來含此咒心,于微塵國轉大法輪。

成佛以後主要的目的是演說妙法。這地方有二段,說法當然是要現身,你不能用法身來說法,法身無形相它不能說法。十方如來是依止咒心,才能夠坐著七寶蓮華,相應於十方的微塵國土,做種種的現身。有時現出丈六比丘相,有時候現出居士相,各式各樣的相狀現身。

說法(現身目的就是要說法),十方如來含攝這咒心,「含此咒心」,我們一般說對外宣說叫吐,吐出來,而他是把這咒語放在心中,秘密而不宣說叫做「含」。含此咒心在微塵國土當中,大轉四諦法輪,開顯世間的因果跟出世間的因果,引導眾生能夠返妄歸真。這都是仰仗咒的力量,包括現身跟說法。

十方如來持此咒心,能於十方摩頂授記;自果未成,亦于十方蒙佛授記。

十方如來也是因為執持此咒心的關係,能夠為諸菩薩來摩頂授記。假設自己還是在因位的菩薩,他誦持神咒,能夠蒙十方世界的諸佛菩薩來授記。「授記」指的是成佛之記。

我們一個人到了正定聚,法身以上佛陀才會授記。比方說,你現在遇到釋迦牟尼佛,你問釋迦牟尼佛說你會不會往生?釋迦牟尼佛答案只有一個:保持默然!因為他怎麼知道呢?

你現在是一個不定聚的眾生,譬如空中的羽毛,你打完佛七的時候正念很強,但是你明天隨時會造惡業,所以佛陀不為凡夫講任何話的,不敢為凡夫做任何的預言,因為你的變數太大,就算你明天往生的話都說不準。

所以佛法緣起論,佛陀能為你過去授記,你過去是怎麼回事,這蓋棺論定,但是未來充滿了變數,只在你一念之間而已。第六意識「動身發語獨為最,引滿能招業力牽」,佛法不講宿命,雖然你前生有業力,但這只占百分之五十,你的第六意識,你的思想占百分之五十,所以佛陀只為入法身的人授記,因為這個人他的生命決定了。

十方如來依此咒心,能於十方拔濟群苦,所謂地獄、餓鬼、畜生、盲聾瘖瘂、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大小諸橫同時解脫,賊難、兵難、王難、獄難、風火水難、饑渴貧窮,應念消散。

十方諸佛在為眾生說法之前,眾生有很多痛苦你要幫他解決,那怎麼解決呢?依此咒心。十方如來要為眾生拔除痛苦之前,他是仰仗此咒心,他能夠到十方世界來拔濟眾生種種的痛苦。「拔濟群苦」有二層意思:

一、眾生自己沒辦法持咒,佛陀就持咒為他加持;二、這個眾生善根成熟了,自己可以受持,佛陀就把這咒語傳授給他,讓他自己持咒,自己拔濟自己的群苦,有這二層意思。

拔濟什麼痛苦?地獄、餓鬼、畜生三塗之苦;盲聾瘖瘂,盲是瞎子,聾子還有啞巴,這是八難之一,因為盲聾瘖瘂六根不俱足,對修學佛法產生障礙。所以我們持『楞嚴咒』,你能夠快速的遠離這種不好的果報,障道的果報。

怨憎會苦,冤家相聚這是很痛苦的,彼此都是不歡喜的人在一起是很痛苦的;愛別離苦,夫妻、母子的恩愛,要別離時候的痛苦,你內心的苦惱特別厲害的時候,你真的放不下的時候,持『楞嚴咒』,那種痛苦就慢慢消滅掉。

求不得苦,我們心中對什麼東西很希望得到,結果卻沒有得到,那種痛苦你持『楞嚴咒』,也可以把那個痛苦消滅掉。

五蘊熾盛苦,五蘊熾盛包括色身的老病死,也包括內心的生住異滅,身心世界那種剎那剎那的變化,剎那剎那的躁動不安,好像起火燃燒的房子一樣,我們常說:「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那種身心世界如火燃燒的那種痛苦,有些人感受很強烈的,無常之火的燃燒。

那怎麼辦呢?持『楞嚴咒』,持『楞嚴咒』你的心就安定下來。大小諸橫,同時解脫。比方說你給人家算命,有一些橫災會出現。什麼叫橫災呢?指的意外的災難,比方說鬼神所傷,比方說被毒蛇所咬,比方說墮落懸崖等等,這種障礙你持『楞嚴咒』都能夠解脫。

盜賊之難,這大家清楚。刀兵之難,你本來應該遇到戰爭,你能夠持『楞嚴咒』的關係,遠離戰爭的災難。王難,有權勢的惡國王逼迫;獄難,牢獄之災,有種種的官司纏身,持『楞嚴咒』,冥冥當中,我們講不思議熏,不思議變,就能夠化解。

風火水難,有大風所吹,坐飛機的時候有大風所吹,或有火災、水災等等,持咒都能夠化解。饑渴貧窮,你墮落到饑渴貧窮那種痛苦,持『楞嚴咒』能使令你脫離貧窮的痛苦。

總而言之,應念消滅,受持『楞嚴咒』都能夠當下消滅。這個地方也是說,十方如來之所以產生拔濟群苦的力量,來自於受持『楞嚴神咒』。

十方如來隨此咒心,能於十方事善知識,四威儀中,供養如意,恒沙如來會中,推為大法王子。

這地方的供養指的是護持正法:佛陀出世主要是宣說佛法,所以他要護持正法。有分外護跟內護,外護意思是說,佛陀到其他的世界去,去護持其他諸佛轉大法輪,他本身現出的不是佛身,是現出菩薩身。

十方如來是隨順此咒心的力量,到十方世界事奉俱足正知正見,有方便力的大善知識,大善知識他能夠弘揚正法,開啟眾生心中的智慧,有這種善巧。他能夠在行住坐臥當中供養善知識,使令善知識能夠久遠的住世來弘揚佛法,這是做「外護」。

第二個他自己弘揚佛法,內護。他能夠在恒河沙如來法會當中,幫助諸佛轉大法輪,做法王子。這地方正是說明,佛陀他沒現佛身,他現法王子身、現居士身來護持正法。這是佛陀仰仗咒力,倒駕慈航,普門示現,這叫供養。

十方如來行此咒心,能於十方攝受親因,令諸小乘聞秘密藏,不生驚怖。

攝受眾生:十方如來依此咒心,到十方世界中攝受親因,攝受過去當中跟自己有緣的眾生,這個人是你的親屬…等等。其中這些親屬有些人是小乘根機的,小乘根機的他聽到這秘密藏,這大乘圓頓的如來藏妙真如性的道理,可以使令他不生驚怖。

蕅益大師說:他為什麼不生驚布?佛陀仰仗咒心的力量,能夠「為實施權」,小乘根機的就為他說小乘法,善巧方便。

十方如來誦此咒心,成無上覺,坐菩提樹,入大涅盤。十方如來傳此咒心,於滅度後,付佛法事,究竟住持,嚴淨戒律,悉得清淨。

總結整個十方諸佛,仰仗咒心所成就自利跟利他的功德:自利功德:十方如來因為誦此咒心的力量,能夠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能夠安坐菩提樹,乃至於完成一期的教化,最後入大般涅盤。

也就是說,佛陀為什麼能夠從法身而從空出假,產生應化身?仰仗咒語的力量。這是第一個,當然這個地方理觀的成分多。

利他功德:十方如來傳授此咒心,佛陀傳給初祖迦葉尊者,迦葉尊者傳給阿難尊者,輾轉相傳。在滅度之後做二件事情:一、付佛法事,把佛法的心地法門,我們講以心印心,傳給祖師,代代相傳,教法的弘傳。二、戒法的弘傳,戒法的住世,使令三寶能夠究竟住持,因為三寶的住持要仰賴僧寶,佛法二寶賴僧弘傳。

你看末法時代只剩下佛像,法寶只剩下經典,那必須要有一個人,就是僧寶住持。僧寶要仰仗戒律的攝持,僧寶才能夠住世,嚴持淨戒,使令身口意清淨,使令僧寶的住世,乃至於三寶的住世。

整個戒法跟教法的住世,都是因為有咒語的力量來保護,使令佛陀的法能夠代代相傳。也就是說,十方諸佛在一念不生不滅的常寂光中,能夠從空出假,到十方世界度化眾生,完全是因為攝持咒的力量,才能夠承辦這種佛事。

若我說是佛頂光聚般怛囉咒,從旦至暮,音聲相聯,字句中間,亦不重迭,經恒河沙劫,終不能盡。亦說此咒名如來頂。

假若我釋迦如來,來宣說從佛頂放光,所宣說這「佛頂光聚般怛囉咒」,所謂大白傘蓋咒,從早上清晨到夜晚一直宣說,而且音聲又不能間斷,音聲不能休息,講過以後就不能再講,字句當中不能重迭,經過恒河沙的時間,也不能窮盡說明這咒的功德。簡單的說,這個咒叫『如來頂』,是十方諸佛最頂的那個地方,無上尊貴的咒語。

所謂的「經恒河沙劫,終不能盡。」蕅益大師有比較清楚的說明,說什麼叫「功德不能窮盡」,從二方面來說:從「理觀」說,因為咒語它密詮你的心性,你看你一個持咒的人,你白天持、晚上持,慢慢的,你覺得你的心比較不會向外攀緣,它會慢慢慢慢的產生一種「不思議的熏習」。

你明明沒有修止觀,等同修止觀,因為它密詮實相。這個心性的功德哪有窮盡?你想想看!從理觀來說,心性的妙理不可窮盡,所以功德不可窮盡,因為它「密詮實相」。

從「事相」說,這個咒語它本身有滅惡增善的效果,拔除你的痛苦,破除種種的鬼神障,這種也是沒有窮盡的力量,這個力量是沒有窮盡的。持咒的人不要說一般鬼神,連鬼王都不怕。

因為如來的『楞嚴神咒』,是從佛陀的一念的如來藏性所流露出來,那當然不同,當然是不可窮盡,不管是約理、約事都是不可窮盡。不過這個地方的不可窮盡是約佛受持來說的,眾生來受持當然效果會打折扣,但是還是能夠得到少分的功德。這地方講不能窮盡是指佛陀果地的妙用而說。

**********************************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登極樂國
願生西方淨土中  上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達仁筆記 的頭像
    達仁筆記

    達仁筆記

    達仁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