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92.png

印光大師文鈔嘉言錄 (序十五)

圓濤法師譯

 

原文:

聖賢之道,唯誠與明。聖狂之分,在乎一念。聖罔念則作狂,狂克念則作聖。其操縱得失之象,喻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可不勉力操持,而稍生縱任也。須知誠之一字,乃聖凡同具,一如不二之真心。明之一字,乃存養省察,從凡至聖之達道。然在凡夫地,日用之間,萬境交集。一不覺察,難免種種違理情想,瞥爾而生。此想既生,則真心遂受錮蔽。而凡所作為,鹹失其中正矣。若不加一番切實工夫,克除淨盡。則愈趨愈下,莫知底極。徒具作聖之心,永淪下愚之隊。可不哀哉。然作聖不難,在自明其明德。欲明其明德,須從格物致知下手。倘人欲之物,不能極力格除。則本有真知,決難徹底顯現。

 

白話文:

成就聖賢的道路,唯有“誠”和“明”這兩方面。聖人與愚狂人的分別,在於一念心。聖人失去正知正覺就成為狂妄的人,狂妄的人克服邪念就能作聖人。

我們嚴持操守便得聖賢之道,如果失去操守,放縱欲望就得不到。好比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因此有志修聖賢之道的人不可不勉力操持。不可稍萌生放縱任意的心。

要知道“誠”這個字,是聖人和凡夫共同具備的真心。“明”這個字,是我們存心養性,不斷反省觀察,從凡夫到達聖賢的公認準則。

然而,我們身為凡夫,在日常生活中,面對萬緣境界現前,一不覺察清楚,內心難免生起種種違背道理,情緒癡煩及邪念妄想等。這種無明妄想既然生起來,那麼真心就被禁錮遮蓋了。而後凡所作所為都失去其中正的道理。

如果不切實下一番苦功夫,克制欲望,將妄念徹底清除乾淨,就會使自己的情操志向越來越下劣,不知道會墮落到什麼程度的深淵中。我們白白擁有超凡入聖的真心,卻永遠沉淪在愚癡下劣人的行列裡,怎麼不悲衰呢?

然而成聖成賢不難,關鍵在於自己要恢復顯明真心本性,想要恢復自己光明的真心本性,就必須從格除我們的私欲下手。假設人們的物欲不能極力格除,那麼我們本有的真如本性,決定難以徹底顯現出來。

 

 

************************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登極樂國

************************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達仁筆記 的頭像
    達仁筆記

    達仁筆記

    達仁筆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