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文鈔嘉言錄 (書一五九、一六十、一七九、一八十)
圓濤法師譯
原文:
身乃招苦之本,厭乃得樂之基。宿因厚而現善濃,則多劫之重報,轉而現生輕受。罹災戾而猛修持,則娑婆之痛苦,即是極樂導師。當作償債之想,懊悶自消。倘生怨尤之心,罪障續起。逆來順受,始為樂天知命之人。厭此欣彼,方是修淨念佛之士。(書一五九)
白話文:
身體是招致苦難的根本,厭離它,乃是使我們得到快樂的基礎。若過去世善因深厚,而現世善業濃重,則多生多劫的重報,就會轉為現生的輕受。
遭到災難而知道勇猛修持,則娑婆世界的痛苦,就是趣入極樂世界的導師。面臨痛苦磨難,應該作還債想,則內心煩悶自然消除。
倘若生起怨天尤人的心,則罪障會持續生起。養成逆來順受的性情,才能成為樂天知命的人。
厭離娑婆欣求極樂,才是修持往生淨土的念佛人士。
原文:
一句佛號,包括一大藏教,罄無不盡。通宗通教之人,方能作真念佛人。而一無所知一無所能之人,但止口會說話,亦可為真念佛人。去此兩種,則真不真皆在自己努力,依教與否耳。(書一六十)
白話文:
一句佛號包括一部大藏經教,竭盡無餘。通達禪宗教理的人,方才能作真正念佛的人。而一無所知,一無所能的人,只要口會說話,也可以成為真正念佛人。
離開這兩種人,那麼真念不真念,都在於自己的努力,是否依教奉行罷了。
原文:
倘淨土法門,能仰信佛言,決定無疑。真信切願,以修實行。則決定往生,為極樂世界中人。況兼現世國界危岌。尚欲以危險時際,有限精神。作不急之法務,企得大通家之名聞,以充體面。致自己專修一事,竟成顢頇乎哉。(書一七九)
白話文:
假如對於淨土法門,能夠信仰佛言,決定不懷疑。真信切願,真實修行,則決定往生,成為極樂世界中的人。更何況在這個浩劫時代,如果想在這個危險時代,用有限的精神,來作一點兒也不急的法務,只是希望自己拔得一個大通家的虛名,來充實自己的體面。
這麼做不就是讓自己專修淨土的這樁大事,變成為一件稀裡糊塗的蠢事嗎?
原文:
普賢十願,文殊一行,若能精修,一切經論即不貫通,亦可頓脫樊籠,高預海會。若於此仗佛力一法,信不真,靠不定。即深通宗教,亦只是口頭三昧。欲以此口頭三昧了生死,真同欲以畫餅充饑。必致,途窮深悔,而毫無裨益也。現今世道,不知將來作何相狀。尚欲以將盡之光陰,作不急之務哉。
古人云,少實勝多虛,大巧不如拙。說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寸。真心為己者,其繹思之。(書一八十)
白話文:
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王,文殊菩薩的一行三昧,如果能夠專一精修,即使不能融會貫通,也可頓時逃脫生死的牢籠,預見蓮池海會眾菩薩。
如果對於這個專仗佛力信願持名一法,信不真,靠不定。即使深通宗門各教義理,也只是個口頭三昧。想用這個口頭三昧了生死,真如同想用畫餅來充饑。必定直到窮途末路時深深後悔自責,而毫無利益。
現在這個世道,不知道將來會變成什麼樣子。難道大家還想用快要耗盡的光陰,作一些並不急切的事務嗎?
古人說:“少實勝多虛,大巧不如拙。說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寸。”真心為自己生死大事考慮的人,應當不斷地深思這番話。
************************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登極樂國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