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文鈔嘉言錄 (論十四、二十)
圓濤法師譯
原文:
示戒善,辟人天之坦路。明因果,陳趨避之良謨。言戒善者,五戒不殺,即仁。不盜,即義。不邪淫,即禮。不妄語,即信。不飲酒,則心常清而志凝,神不昏而理現,即智。五戒全持,不墮三途,恒生人道。此與儒之五常大同。第儒唯令盡義,佛則兼明果報耳。十善者,不殺,不盜,不邪淫,名身三業。不妄言,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名口四業。不貪,不瞋,不癡,名意三業。此與五戒大同。而五戒多分約身,十善多分約心。十善具足,定生天界。至於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對兄說友,對弟說恭,種種倫理之教,則皆欲使人各盡其分,無或欠缺,隨順世相,修出世法。若夫廣明因果報應,不爽毫釐。墮獄生天。唯人自召。乃如來至極悲心,欲令眾生永離眾苦,但受諸樂耳。故不惜現廣長舌相,為諸眾生盡情宣演。經雲,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若欲不受苦果,必須先斷惡因。若能常修善因,決定恒享樂果。此即書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易積善必有餘慶,積不善必有餘殃之意。但儒唯約現世與子孫言,佛則兼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無盡而論。而凡情未測,視作渺茫,不肯信受。如盲背導師,自趣險道,欲不墮坑落塹,何可得耶。(論十四)
提倡因果報應,乃仰承天地聖人之心,以成全世人道德仁義之性德也。若以因果報應為渺茫無稽,不但違背天地聖人之心,自己神識,永墮惡趣。且使上智者不能奮志時敏,聿修厥德。下愚者無所忌憚,敢於作惡。以致天地聖人化育之權。抑而不彰。吾人即心本具之理,隱而弗現。其為禍也,可勝,言哉。但以世間聖人,語言簡略。又且只說現生,及與子孫。至於生之以前,死之以後。與從無始以來,隨罪福因緣,輪回六道,皆未發明。以故識見淺者,雖日讀聖人因果報應之言,猶然不信因果報應。如來大教,顯示吾人心性之妙,與夫三世因果之微。舉凡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之道,與夫斷惑證真了生脫死之法,無不備具。是故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倡婦隨,主仁僕忠,各盡己分。則與世間聖人所說,了無有異。而復一一各示前因後果,則非世間聖人所能及。盡義盡分之語,只能教於上智,不能制其下愚。若知因果報應,則善惡禍福,明若觀火。其誰不欲趨吉而避兇。免禍而獲福乎。(論二十)
白話文:
佛陀開示持戒修善的法門,為眾生開闢了一條通向人道、天道的平坦大路;詳明地宣講因果報應的道理,陳述了一個趨吉避凶的良好策略。
所謂持戒修善,就是持五戒、修十善,五戒中不殺生,即是仁。不偷盜,即是義。不邪淫,即是禮。不妄語,即是信。不飲酒,則心地清明,神識不昏迷而真理顯現,此即是智。
五戒如果能夠全部持守,則不墮落於地獄、餓鬼、畜生這三途中,恒常投生於人道。這與儒家的“五常”大致相同,但是儒家只是讓人“克盡仁義”,而佛門則兼帶說明“三世因果”。
修持十善,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這叫身三善業。不妄言,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這叫口四善業。
不貪、不嗔、不癡,這叫意三善業。
十善與五戒內容大致相同,而五戒大部分是約束身體行為,十善大部分是約束起心動念,十善業如果具足,必定可以上生到天界。
至於佛陀遇到為人父者,就對他說要慈愛子女;遇到為人子者,就對他說要孝養父母,遇到為人兄長者;就對他說要友愛弟妹,遇到為人弟妹者,就對他說要恭敬兄長。
這些倫常教化,都是希望每個人能盡自己應有的本分,令他們在世間倫常上沒有欠缺,然後能隨順世間的事相,進而修習出世間的佛法。廣泛地開示因果報應絲毫不爽,墮地獄或升天堂只由每個人的業力感召的結果。
這是釋迦如來以最徹底的慈悲心,想讓一切眾生永遠脫離一切痛苦,永遠享受一切安樂啊。所以不惜苦口婆心,為一切眾生盡情演說真實不虛的佛法。
佛經上說:“菩薩害怕因地造惡,眾生則畏懼惡果。”如果想要不遭受痛苦的果報,必須先斷除造惡的因。若能常常修習善因,決定恒常可以享受安樂的果報。
這就是《書經》上所說的:“作善則降吉祥,作不善則降災殃。”
《易經》上也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只是儒家只對現世個人與子孫而言,佛教則是兼帶過去、現在、未來無盡的三世而論。
然而,由於凡夫情識分別,無法測度真實的事理,因此將佛陀三世因果之說,視為虛無渺茫,而不肯真正信受。
如同盲人違背嚮導之師,自己趣向危險的道路,想要不墮落到深坑中,怎麼可能呢?
提倡因果報應之說,就是仰承天地聖人的心,來成全人類道德仁義的性德。如果認為因果報應之說,是虛無縹緲的無稽之談,這種看法不但違背了天地聖人之心,而且使自己的神識永遠墮落三惡道中。
並且使上根利智的人不能奮發圖強、努力行持善法,提升道德。使下根愚鈍的人更是肆無忌憚,敢於造惡。以致于天地聖人化導教育眾生的權巧方便之法受到壓抑而不能彰顯。也使我們即心本具的性理被隱覆而不能顯現,這樣做所造成的災禍無法用語言表達。
但是,因為世間的儒道聖人教化眾生的文句簡略,又只說我們現生以及子孫的禍福事相。至於我們生前死後以及從無始劫來,隨著罪福因緣而輪回於六道生死的事,都沒有顯發說明。
正因為這個緣故,那些見識淺薄的人雖然每天也讀聖人因果報應的言教,卻依然不信因果報應的事理。釋迦如來廣大圓滿的教法,顯示出我們心性的玄妙,與三世因果的微細。所有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世間法,以及斷除迷惑、證得真性、了生脫死的出世間法,無不完備。
所以佛陀遇到為父母者,便教導他們慈愛子女的法門,遇到為人子女者,則教導他們孝順父母的道理,乃至教導兄友弟恭、夫倡婦隨、主仁僕忠、教導每個人都要盡到各自的本分。這與世間儒家、道家聖人所說的教義完全沒有差異。
然而又能夠分別開示這些關係的前因後果,這就不是世間儒家、道家聖人所能夠比擬的了。“克盡仁義、各盡本分”等言教只能教導上根利智的人,不能約制愚癡下劣之徒。如果人們能夠知道世間有因果報應,那麼善惡禍福之事就如同觀看火光一樣清楚明瞭。又有誰不想趨吉避凶、免禍得福呢?
************************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登極樂國
************************
留言列表